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清远英德:深耕“百千万工程”,书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近年来,清远市英德市将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从党建引领、人才赋能、城镇建设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一幅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发展新画卷。

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锻造中坚力量

英德市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筑牢“百千万工程”的思想根基与人才支撑。在思想建设方面,将“百千万工程”政策融入“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党群连心访万家”活动中,5547名党员走访群众25万人次,解决473个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1党员干部入户走访,为群众办实事。

干部是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英德市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培养上精准施策。制定干部考察识别举措,对在“百千万工程”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使用。实施多项干部培养工程,如“靶向选任工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效能;“职级干部一线攻坚工程”激发职级干部活力;年轻干部“双向培养锻炼”为发展储备新生力量。同时,通过“专业赋能精准滴灌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其中,2024年“百千万工程”干部能力提升班吸引1417人次参与。

人才驱动:助力产业腾飞,点燃创业引擎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英德市依托重点人才项目,为产业人才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英德市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英才集聚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每年获得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吸引和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英德市制造业技能‘工匠’培育孵化工程”入选清远“起航计划”,累计培育3602名技能人才,推动构建了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2工业园区广德产业园全景图。

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英德市搭建了“一站一地一园”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已成功孵化82个项目,带动就业人数超过600人。深入实施大学生“雁归计划”,举办116场活动,吸引2.2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1306名青年人才受感召返乡就业创业。此外,实施“英才计划”引进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并加强与各方人才团队的对接与合作,推动各类资源向“百千万工程”汇聚。

3“雁归”大学生活动之青年人才实践集市活动现场。

城镇焕新:树立典型标杆,提升城乡风貌

浛洸镇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培育镇,作为英德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典型代表,在城乡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在典型镇培育工作中,浛洸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工作制度,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六大专班有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立足镇域实际,制定《浛洸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4年重点工作(项目)表》,明确重点项目和任务目标。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浛洸镇全力推进“七个一”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外立面提升、农贸市场改造等多项工程。同时,开展了30余轮次的“六乱”整治行动,广泛发动3960名群众参与,筹集资金1.3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此外,积极创建省园林城镇,新增绿化面积16436.48平方米,多项绿化指标达到较高标准,显著提升了城镇的宜居性。

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鱼咀、白米庄、张陂等典型村发挥示范作用。鱼咀村完成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打造乡村旅游及虾稻共养基地;白米庄村整合耕地进行产业转型,带动村集体增收;张陂村引入农业企业,形成订单式产业链条,“妈妈岗”帮助村民增收并带动就业。

4浛洸镇和美乡村图景。

未来,英德市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深化城镇建设,培育更多典型镇村,持续推动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打造县域发展的英德样板。(谭轩文)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