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当深化“民生即发展”的实践自觉,积极作为,以初心为砚研民生之墨,以实干为笔绘发展长卷,以创新为墨续改革新篇,将人民期盼转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摸得着的幸福账单、感受得到的发展温度。
以初心为船,在为民情怀中校准行动航向。初心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底色,更是服务民生的根本遵循。兰考的焦裕禄顶风冒沙查风口,用生命丈量土地的贫瘠与希望;百坭村的黄文秀以扶贫日记为线,串联起村民的期盼与脱贫的路径;深圳社区党员穿梭于工业园区的喧嚣,将“招聘会”化作青年就业的桥梁……他们的身影,是初心的具象。政策文件中的宏大叙事,唯有落地为家长里短的关切,方能浸润民心。当“为民情怀”从纸面跃入田间地头,当“等群众上门”变为“进百姓家门”,民生答卷便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热腾腾的烟火气。
以实干为笔,在躬身力行中书写惠民答卷。实干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更是发展长卷的落笔处。浙江二十年深耕“千万工程”,从清垃圾、治污水到建景区、兴产业,乡村的蝶变印证了一条真理:民生工程的成败,在于能否从“纸上蓝图”蜕变为“心头暖阳”。西部山区的驻村干部,用冷链仓库与电商课堂为山核桃插上翅膀,让深山里的“愁销路”化作“抢手货”;社区党员组建的助老服务队,以一顿热饭、一声问候,将“养老难”化解为“夕阳红”。党员干部的“实”,是规划对接需求的绣花功夫,是承诺化为行动的无声誓言。这些实践无声却有力,如细雨润物,让发展的长卷不再悬浮于空中,而是扎根于泥土。
以创新为墨,在破立并举中激活发展动能。开拓创新,才能激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能。破解民生堵点,既需传承“老黄牛”的韧劲,更需激发“拓荒牛”的闯劲。精简审批流程,让创业者告别“跑断腿”的繁琐,实现“一窗办成事”的高效;数字治理打通数据壁垒,村民足不出乡即可完成看病结算,技术赋能凝聚民心;碳汇交易机制激活生态价值,护林人因“守青山”而收获“红利”,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这些实践探索的背后,是改革的核心逻辑:堵点需要新思维的巧解,传统需要新活力的延续。唯有在传承中革新,在破立中平衡,方能实现民生与经济的共生共荣。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人民政府 徐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