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正心明志锻造新时代党性品格‌

近日,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部署既是对作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知,彰显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智慧。

铸就政治忠诚的“定盘星”。八项规定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其“严”字当头、“实”字托底的价值取向,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遵循。作为党员干部,须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思想之镜,深刻对照党章党规,审视自身是否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教育,要重点破除“四风”残余,警惕“躺平式”心态和“变通式”执行,从思想根源上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土壤。唯有以“一日三省吾身”的自觉,看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宗旨意识是否牢固、纪律红线是否清晰,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风浪考验中保持定力。

锻造为民服务的“金刚钻”。八项规定精神为党员干部立起了知行合一的行为标尺,这个标尺既标注着“不可为”的警戒线,更丈量着“必须为”的担当度,其精髓在于“务实功、求实效”。新时代党员干部须以“实”为尺,衡量工作是否聚焦群众需求、决策是否遵循科学规律、履职是否恪守廉洁底线。具体而言,要在调查研究上“沉到底”,力戒走马观花;在文风会风上“挤水分”,杜绝空话套话;在公务接待上“守规矩”,抵制铺张浪费。通过学习教育,要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行动力,确保每一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八项规定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奋斗意志。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员干部须以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在学习教育中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要当好“规矩人”,严守纪律底线;更要争做“开拓者”,勇闯改革新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攻坚战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在应急处突、风险防范等大考中,锤炼“硬骨头”本领,一关接着一关闯,真正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

(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人民政府 陈楹楹)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