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既是激发社会活力、凝聚各方合力的现实路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保障。组织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细化思路举措、持续探索实践,努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展现新图景。
夯实思想根基,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压舱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统一,才能促进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完善分级培训制度,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推行跟班学习、专班攻坚、下派锻炼等模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干、真干、敢干提升服务效能,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持续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了解民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打消群众疑虑,凝聚民心民智。放大“小院课堂”效能,搭建“小院议事”平台,通过加强理论政策宣讲和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增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构建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组织体系,建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桥头堡”。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基层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就会大打折扣。要善于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变化,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融合、多元支撑的基层组织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优化党组织设置,积极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确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抓牢抓实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这两个“基本盘”,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项目共推、人才共育、难题共破,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建立“党建联盟”,打通基层治理末梢,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区域化群团组织,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难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聚力打造“党建引领+群团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
锻造骨干队伍,培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锋队”。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实施“头雁工程”,畅通人才回归渠道,鼓励引导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乡土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实施“基层治理骨干培养计划”,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治理一线墩苗历练,健全“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链条,联合党校、高校开设社区治理、矛盾化解、应急管理、带动致富等专业课程,持续充电赋能,推动基层治理由“稳得住”向“管得好”转变。实施“暖心工程”,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奖励”薪酬体系,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让他们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甜头,增强初心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在真抓实干、创新突破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完善制度机制,画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同心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宏大工程,必须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将多元主体攥指成拳,筑牢共建共治共享基石。坚持高位推动、全域动员,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用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积极推动各领域的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建强“两长三员”网格员队伍,深化“党员联户”工作法,通过牵头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获嘉县“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工作法,通过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实现常态长效,画好基层善治“同心圆”。
持续松绑减负,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动能”。实践证明,消极因素不排除,基层干部干事状态就很难保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就会受到制约影响。聚焦长期困扰基层的“小马拉大车”难题,建立“属地管理责任清单”,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边界,实行乡镇、街道职责和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审核准入制度,严禁将是否挂牌、挂牌多少作为镇村考核的评价指标,杜绝“甩锅式问责”,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探索建立自下而上的“反向”考核评价机制,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由基层群众、党员代表、镇村干部、社区居民等,从服务态度、响应速度、支持力度、工作效果等方面,对市县各单位开展服务满意度评价,以“考核指挥棒”汇集“资源保障链”,凝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完善创新试错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容错减责免责会审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基层干部大胆去闯去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徐光华,系河南省新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