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前,中央八项规定以雷霆之势涤荡作风积弊,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到遏制“车轮上的腐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场作风建设持久战不仅重塑了党风政风,更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书写了赢得民心的关键答卷。
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近日,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必须保持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清醒和坚定,以好作风好形象开创新局面。
思想破冰方能行动突围,作风建设须从“心”出发。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成为“铁规矩”“硬杠杠”,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唯有持续拧紧思想“总开关”,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党性锤炼,让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作风问题无小事”,才能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跨越。
作风建设不能停留在“治已病”,更要注重“防未病”。我们应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的新变种,既要在基层一线找准病灶,又要用改革思维疏通堵点。比如,现在政府部门要求社区出具证明事项的情况已大大减少,为群众带来便利,这才是真抓实干的应有之义。
作风建设最怕“雨过地皮湿”。根治顽疾,既要完善“负面清单”划红线,更需建立“正面清单”树标杆,构建长效机制。浙江省构建“平台+大脑”支撑体系,通过数据跑路替代干部跑腿;有的地方建立作风建设“观察员”制度,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阅卷人”。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只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避免陷入“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激浊扬清,久久为功。新征程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将好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以永不停歇的坚韧执着,答好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考卷。(作者:温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