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将岭南文化从“湾区名片”升级为“世界语言”

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案例首场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3月25日,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案例首场交流活动在侨乡江门开平举行。活动以“强化数字化转型 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广电网络”)承办。来自省属各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代表近40人参加了现场观摩和研讨交流。

以创新引领系统性变革

“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项。”来自省属各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代表一致认为,拥抱创新、强化数字化变革、以创新引领系统性变革,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AI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尤其是随着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形成较大冲击。应对新挑战,主动求变是唯一选择。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国有文化企业自有一股“求变”的勇气,特别是传统媒体,近年来一直以主动变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挖掘增长点。

今年以来,DeepSeek等AI大模型掀起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又一波热浪,而传统媒体拥抱AI的速度也逐渐加快。“羊城派”等新闻客户端接入AI大模型,“南方+”等平台推出以AI辅助生产的视频;羊城晚报于近日开展的“AI融媒•引爆智能新闻生产力”主题内部培训更是引发报名热潮,让采编人员们收获了借助AI工具提升内容质量与采编效率的大量“干货”。

在交流活动中,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积极探索AI和数据赋能。特别是传统媒体,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热点、优化选题策划;引入AI辅助采编,提高效率;从纯文字叙事转向“视频+交互+沉浸式”叙事;利用超高清视频技术,制作一系列优质内容产品,让观众从“小屏”回归“大屏”……由“单向传播”到“智能融合”的内容生产变革在南粤大地上演。

超越固有“边界”构建新生态

以广电5G的融合网络为底座,集成物联网、AI人工智能、算力云网等,构建智慧养殖项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整合新闻、办事、投诉、助农商城、文旅服务、教育等功能,搭建“新闻+”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及场景变现能力;推动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链条,打造跨界产业集聚生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文创”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交流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如今多元化经营的新格局。

来自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负责人表示,推进媒体融合、产业转型发展,必须打破固有的“新闻机构”思维,突破约束自身的“边界”,构建“新闻+政务服务”“新闻+教育”“新闻+电商”“新闻+文化”“新闻+旅游”等新的业务生态,让新闻机构转变成为“智慧服务平台”“数据枢纽”“文化产业平台”。

变革组织释放生产力

培育“南方名记”,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网红;聚焦财经、法治、学术、美食等“小而美”赛道,通过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深耕垂直领域,打造“老广的味道”等爆款IP;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创新,建立有良好品牌和经营效应的融媒IP矩阵,提升品牌价值和经营增量……从传统的条块分割业务部门,到如今的“名记”工作室、融媒体工作室等“项目制‘敏捷团队’”,传统媒体的机制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近年来,为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建设,广东各媒体均设立“内部创新孵化机制”“爆款奖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运营项目、推出爆款IP。各媒体负责人交流了融媒体工作室建设中的共同点:鼓励以业务发展、成效提升优先,跨部门、跨领域建立灵活高效的执行团队,全媒体资源向工作室开发、拓展倾斜,各工作室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创造增量。由此可见,融媒体工作室已成为广东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和经营上的新锐“先锋”。

将岭南文化从“湾区名片”升级为“世界语言”

在连续三年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创新”一词被多次提及,作为核心驱动力贯穿始终,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强调,举办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实践、案例交流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企业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分享创新经验、启发创新思维、凝聚创新智慧,在交流中深化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推动广东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就推进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工作,会议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坚持立破并举,以思想解放点燃创新引擎。全省国有文化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走在前列,必须破除思维定式,打破路径依赖,锚定主业深耕、多元发展,扎扎实实抓内容、抓产业、抓项目、抓市场,用市场占有率、用户活跃度、IP影响力等硬指标检验创新成效。

二是坚持实践导向,以发展所需引领创新破题。面对内容创新不足、技术应用滞后、盈利模式单一的现状,必须下大力打好“三场攻坚战”:打好内容创新攻坚战,实现从“高原”向“高峰”攀登;打好技术创新攻坚战,以数字赋能重塑核心竞争力;打好模式创新攻坚战,实现从“单点突围”到“生态共赢”。

三是坚持聚才育才,以精锐之师打赢创新硬仗。各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重塑“复合型”人才选拔机制,构建“赋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结合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招引具有“文化洞察力+技术应用力+市场敏锐度”的经营人才队伍,加快培育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以协同联动凝聚创新合力。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座,对内整合资源、对外链接全球,构建“内外联动、双向赋能”的创新生态。实施“湾区文化IP共创计划”,整合广府、潮汕、客家文化资源,打造“湾区之夜”“海上丝路”等超级IP;联合广深港、广珠澳文化企业共建文旅线路,推出“大湾区非遗研学黄金线路”,串联陈家祠、开平碉楼、澳门历史城区等文化地标,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内容共创、技术共享、渠道共建等方式,将岭南文化从“湾区名片”升级为“世界语言”,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广东智慧与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  李德高)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