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在村寨的信团鼓楼,习近平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选好用好乡村人才、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真正让百姓富、乡村美、产业兴。
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心骨”和“引路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要坚持把建强党组织作为乡村全面的关键,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跨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融合共建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向新兴领域和工作薄弱环节延伸。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深度挖掘党员干部之“潜能干劲”,进一步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机制,健全向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选好用好乡村人才。“才者,国之本也。”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的必备要素和重要资源。必须在广纳贤士、悉心培育、量才为用中,打造一支既懂农业又爱农村、既善经营又懂管理的乡村全面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要深挖乡愁乡情这一情感纽带,用乡音、乡味等独特的文化元素留住本土人才,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对扎根基层的“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充分利用自身技能、管理等优势,鼓励和引导他们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另一方面,要突破地域局限,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主动破除各项束缚发挥的条条框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创业平台,激发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群体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
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方可稳定攀升,农村经济方能蓬勃兴起。必须立足产业振兴的战略高度,结合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加强产业规划与引导,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重于产业的多元化布局、特色化打造、品牌化塑造,因势利导地培育特色产业。一方面,需因地制宜,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或依托自然景观,借机发展乡村旅游;或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塑造特色农业品牌要将“闲资源”变为“优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需敢于创新,既要积极引入新兴产业,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农业特色品牌,也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把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