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第四十一条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标定清晰坐标,要求以“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为行为准则,淬炼“正气、硬气、底气、勇气”的政治品格和履职能力。作为管党治党的中坚力量,组工干部必须紧扣新发展阶段特征,以更高标准锻造自身,为纵深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组织根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优异答卷。
锤炼政治品格,筑牢忠诚担当之本。政治过硬是组工干部的首要特质。新时代组工干部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政治标准“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的硬性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深化“三会一课”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通过政治素质档案动态管理,确保每名干部政治底色鲜明,这也正是政治把关具象化的生动实践。
锻造过硬本领,恪尽选贤任能之责。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决定了组工干部必须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新挑战,组工干部需构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数字化赋能”培养体系来完善工作。同时,多省市推行贯彻的“领导干部上讲台”,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锤炼实战能力,经过充分的学习与沟通,将传统经验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中做到知事识人、依事择人。
永葆赤子情怀,厚植为民服务之心。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政治基石,应始终将为民造福镌刻于使命之中。正气立身、硬气担当、底气支撑、勇气开拓,是组工队伍的传承密码,从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为民情怀,到新时代组工干部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变的是时空坐标,不变的是“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赤子之心。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实当下。从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到培育乡土人才,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到发展集体经济,组工干部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书写新时代“组工答卷”。面对基层治理新课题,组工干部既要成为“政策百科全书”,更要当好“群众贴心人”,以专业能力破解民生难题,用扎实作风架起党群“连心桥”。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前仓镇人民政府 张健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