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内蒙古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是集火电、新能源、氢储能等业务为一体的区域性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和蒙西电网的重要骨干发电企业。华电内蒙古公司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建设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电大基地,建成全国首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示范项目,创新电池成组模式与能量管控机制,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实现“风光氢储车”产业链全面贯通发展,为国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贡献积极力量。
加快发展战新产业,构建发展新格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强做优做大区域新能源资产投资管理平台,形成由1家新能源投资主体平台、1家“沙戈荒”大基地一体专业化公司,4家战新产业管理主体,以及若干项目公司共同构成的“2+4+N”新能源管控格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项目统筹规划。二是加快转型发展。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为路径,加快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多元化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压茬推进战新产业发展、绿电合作、精品工程建设等六大重点领域攻坚项目,累计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项目核准1555万千瓦,新增装机421.25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3.55%。三是科技创新赋能。持续深化“校企地”合作创新、“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先后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国际上单点规模最大的10MW/34MWh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示范工程,有效验证了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中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式,建成协同控制、经济调度、分级诊断、智能检修等全国产化新能源智慧生产管理平台,高端技术成果加速转化。
推动“新能源+场景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是“新能源+大基地”。华电内蒙古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引领者,推进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1200万千瓦腾格里“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项目逐日推进,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能源电量400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700万吨。把绿电作为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主要电源,打造“零碳工地”示范区,积极拓展“零碳产业园区”和“东数西算”绿电项目。二是“新能源+氢产业”。积极探索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建成包头市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实现国内首家“碱性+PEM”双组合制氢技术路径,年产绿氢7800吨,满足1000辆燃料电池重型卡车需求,实现天然气掺烧绿氢国内最早工业运用,为绿氢“制储输用”提供多场景应用示范。打造“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牵头组建内蒙古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研究院。三是“新能源+沙漠治理”。坚持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成功取得阿拉善盟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410万千瓦项目开发权,全面落实沙戈荒基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形成“以机械治理为先导,灌木防风阻沙为主体”的风沙危害治理和光伏电场防护工程体系,2024年已完成15.7万亩,建成后生态治理面积可达59.96万亩,打造风光治沙联合运行模式。
构建多维保障机制,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是夯实治理机制。提升绿色发展决策效率,结合发展需要动态优化和明晰党委“定”和“议”的范围,创新实施“清单寻源”,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实现“一张表”细致划分权责边界,畅通战略决策“绿色通道”。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构建涵盖组织体系、协同体系、防控体系、维权体系的“四维”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注重在改革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实施“育苗行动2.0”专项工程,通过“单专业纵向深耕+多专业横向培养”模式,让青年骨干在大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中培养锻炼,为项目输送专业技术人才350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43人。加强直属单位与基层企业、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党建行政与生产经营条线的干部交流,大力培养知识结构全面、专业技能多元、适应能力出众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丰富激励方式。坚持契约化管理与市场化激励相结合,分层分类建立“绩效指标数据库”,设置绿色发展共享系数,对在战新产业项目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年度专项奖励。探索在新能源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2023年认定新增战新项目超额利润1156万元,按照10%比例进行阶梯计提,分三年累计兑现超额利润奖励115万元。加大薪酬绩效向关键核心技术岗位倾斜力度,2024年累计倾斜薪酬865万元,同比增长33%。(文章来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