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若“巡而不改”“改而无效”,不仅会消解巡视巡察的权威,更会透支群众的信任。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整改,方能彰显巡视巡察的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压紧压实责任,强化主体意识。巡视巡察整改是检验政治担当的“试金石”。被巡视巡察党组织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将整改任务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纪检监察机关要同步压实监督责任,通过约谈提醒、专项督查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防止“新官不理旧账”的推诿扯皮。整改工作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既聚焦具体问题“当下改”,又立足长远“系统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积弊,确保整改从“纸面”落到“地面”。
紧盯整改成效,构建监督闭环。监督缺位,整改易成“烂尾工程”。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将巡视巡察整改纳入日常监督重点,建立动态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者严肃问责、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对整改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任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深化巡视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的贯通协同,探索“室组地巡”联动机制,借力大数据等手段精准筛查整改“死角”。对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需深挖制度漏洞,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推动举一反三,实现监督、整改、治理的闭环管理。
深化结果运用,完善制度机制。巡视巡察整改不能止于“就事论事”,须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制度重构。要注重从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中深挖根源,剖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和制度短板,推动被巡视巡察单位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一方面,要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将整改成果转化为规范用权的制度约束,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另一方面,要结合清廉建设,通过警示教育、文化浸润等方式,厚植“不想腐”的土壤。以巡视巡察整改为契机,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整改成效融入治理体系。唯有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并重,方能从源头上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王舒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