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短剧的风吹到北纬36°,汾河之畔的平阳大地翻开了新的光影传奇篇章——2万平方米的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建成运营,实现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成功落地,40余家微短剧相关企业争先入驻,基地入选“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
去年以来,微短剧迎来爆发式发展,临汾市迅速行动,抓紧布局,抢滩微短剧新赛道,致力打造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视听产业新高地,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临汾,正乘上微短剧飞速发展的风口向着更广阔的天空奋力翱翔。
从无到有,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们对临汾微短剧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计划今年在临汾拍摄10部微短剧,并争取招引5个以上的微短剧企业落地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蓄龙(临汾)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之所以信心满满,源自临汾市对微短剧产业发展不遗余力的支持。
2024年8月13日,“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揭牌和“跟着微短剧游临汾”启动仪式在临汾市涝洰河生态景区举行,借助腾讯视频搭上“流量快车”,吸引众多微短剧创作者和微短剧企业汇聚临汾,深耕微短剧。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表示,腾讯视频微短剧与临汾市携手向精而行,将地方文旅与平台的资源优势整合放大,共同打造出一批有文化历史深度、有正能量温度,兼具价值传递广度的精品微短剧,把基地孵化成为山西省精品文旅微短剧的摇篮、网络视听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就在8月13日当天,《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临汾市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以“真金白银”的投入,从微短剧创作生产、市场主体培育、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通过对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多功能平台体系不断强化、多元化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吸引更多的微短剧企业快速入驻、发展壮大,吹响了临汾“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微短剧之城”的进军号角。
两个月后,“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在临汾市举行,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揭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与临汾市携手,溯源千年文化,聚焦城市发展,共创精品微短剧,推动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
微短剧基地作为承载短剧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至关重要,临汾经济开发区主动肩负起建设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的重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带队先后前往西安、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微短剧产业发展经验。最终,经过全面考量、科学论证,决定利用王府井尚城B座现有的毛坯楼快速建设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厚植微短剧发展沃土。
从9月20日至11月底,经过连续奋战、日夜赶工,仅用时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基地建设,将王府井尚城B座7-18层约1.6万平方米的空间,打造成集综合性办公场所和微短剧创作、拍摄、制作、审批、发行为一体的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实现了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临汾广播电视台微短剧创新中心成功落地,微短剧及相关企业陆续入驻。目前,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已经扩大至2万平方米。
今年3月23日,是临汾市微短剧产业发展历史上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当天,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百部精品微短剧”启动,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临汾广播电视台分别与临汾市17个县(市、区)及临汾经济开发区签订微短剧拍摄协议,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中心揭牌,“王府井拍摄基地”授牌,这一系列重量级举措,翻开了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崭新篇章。
由浅及深,服务企业“一条龙”
走进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仿佛来到一个如梦如幻的新世界,法庭、派出所、实验室、医院病房、手术室……每道门后都是包罗万象的拍摄场景。琳琅满目的古今服装、五花八门的表演道具在这里“待命”,随时准备为剧组服务。平阳木版年画、霍州年馍、侯马布老虎等临汾市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作品汇聚一堂,方便剧组通过“微短剧+非遗”的方式将临汾的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临汾经济开发区区属国企山西昭新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日常运营,公司总经理李臻介绍:“我们基地布置的拍摄场景都是近年来微短剧中出镜率最高的,剧组在这里可以实现轻松换景、快速拍摄。同时,根据微短剧短平快的特点,基地成立了微短剧内容评审临汾工作站,开通‘绿色通道’为微短剧企业提供高效审查服务和专项合规指导,进一步缩短评审周期,为微短剧作品快速上线播出提供有力保障。”
微短剧投资成本低、拍摄周期短、变现机会多,如何高效保障剧组拍摄成为基地运营的重中之重。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剧组拍摄前的场景选址、开机仪式策划,到拍摄期间的住宿、餐饮、用车、群演招募、道具协调等全过程跟踪服务,随时解决剧组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临汾经济开发区设立全市首支5000万元投拍基金,为优秀微短剧创作拍摄提供“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撑,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家各就各位,3、2、1,开始!”随着导演西波一声令下,数十人的演职团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现场负责灯光、收音、摄像、道具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紧锣密鼓地进行拍摄。这是今年2月25日,微短剧《以爱之名》剧组在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拍摄时的场景,在完成当天的拍摄后该剧顺利杀青。
《以爱之名》是临汾市首部聚焦乡村振兴、青年回乡创业题材的微短剧,由临汾经济开发区、临汾广播电视台、山西与时偕行文化传媒公司、山西尚枢令影视公司联合出品。
“我们公司在去年落户临汾经济开发区、入驻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后,在临汾成功拍摄了两部微短剧并上线播出。特别是去年12月30日在抖音平台上线的《夏日千歌》,播放量突破了4000万。”山西尚枢令影视公司董事长贾斌说,“《以爱之名》是我们在临汾拍的第三部微短剧,拍摄期间剧组得到了临汾市、临汾经济开发区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从‘吃住行’到‘服化道’再到拍摄场景协调、群演支持等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剧组拍摄非常顺利。这也坚定了我们在临汾发展的决心,今年公司计划拍摄20部微短剧,为临汾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串点成链,构建产业“生态圈”
当前,国内微短剧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激烈竞争格局,优质、精品的内容也就成了竞争的关键。
如何才能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以“短而精,小而美,剧有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为发展方向,秉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理念,以“精品微短剧+”的品牌效应赋能千行百业,发掘和推出具有临汾特色的“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学法”“微短剧+科普”“微短剧+经典”“微短剧+品牌”“微短剧+非遗”六大创作计划,致力打造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视听产业新高地。
今年1月21日,精品微短剧《过年好之花馍馍和马卡龙》上映春节档,该剧是“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的代表作,以霍州花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剧情切入点,在临汾汾河公园、萱楼、财神庙等地取景拍摄,充分挖掘临汾特色元素,将临汾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作品,全面展现临汾历史、美景、人文和高质量发展成果。该剧上线仅48小时,全网综合曝光量超1亿,霸榜优酷短剧榜第二,带动剧中“主角”——“马卡馍”和“花馍”火爆出圈,省外订单激增。
完善的产业配套是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临汾经济开发区依托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和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两块金字招牌,在企业招引上持续发力,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产业基金为抓手、文旅发展为契机,吸引微短剧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并入驻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集聚。
随着微短剧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对剧中演员们的服装要求也越来越高。临汾经济开发区引进的山西华尧文化服饰公司,正是一家以高端服装定制为主的企业,依托成熟的服装设计团队和生产线,可以第一时间给剧组提供造型独特、种类丰富的影视服装定制服务,为微短剧角色塑造提供有力的服装支持,实现服装与剧情、场景的完美匹配。公司经理李欣表示:“我们将借着微短剧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把临汾的文化、旅游、民俗和传统工艺等元素融入服装设计,推动微短剧同款服装的联名销售,拓宽市场渠道。”
“临汾首部微短剧《夏日千歌》拍摄时需要群演,我就报名参加了,过了一把演员瘾。剧组给群演管盒饭,工资也是日结的,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微短剧发展带来的红利。”市民张女士回忆起首次当群演的经历,依旧兴奋不已。一部微短剧的拍摄涉及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特别是为群众演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入驻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的企业剧组基本上都会在临汾取景拍摄,许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微短剧的拍摄,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截至3月23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签约入驻了开心麻花、浙江亮光、春秋映画、文武时代、陕西四月等40余家相关影视企业,完成拍摄18部微短剧,直接解决数千人就业,辐射带动数万人就业,微短剧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今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上,该基地荣获“金鹏指数”微短剧新质榜荣誉,入选“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是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地。在首届微视听文艺盛典暨中国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创作大会上,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正是对基地专业服务能力和发展成效的肯定,让人们对临汾微短剧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期许。
未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将在企业招引、作品拍摄、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一条从创作、拍摄、制作、审批、发行、交易、投资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实现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微短剧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临汾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强劲赋能。(临汾日报记者 王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