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唯有筑牢思想根基、擦亮作风底色、践行为民宗旨,才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作风建设的优异答卷。
强化理论学习,锤炼过硬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才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党员干部当以“三学联动”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原原本本学,建立“规定书目+典型案例+实践要求”的学习清单,开展“晨读半小时”“夜学微课堂”等常态化学习;联系实际学,结合中心工作、职能职责以及通报案例中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创新形式学,运用数字技术或模拟演绎等形式还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情景,让遵规守纪意识在沉浸式体验中生根发芽。
落实检视整改,擦亮作风底色。“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特点,其背后是思想认识缺深度、制度执行缺力度、整改落实缺精度。在推进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检视和整改。要从党的作风建设历史中汲取力量,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定力;坚持对标对表,严把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车使用等制度红线,警惕“红包转账”“变相送礼”等隐形变异问题,用“显微镜”查细节、用“铁规矩”纠偏差,落实检视整改;坚持自我教育,以案为鉴、常敲警钟,多以“第一视角”换位思考,在“知耻、知止、知行”中掌好舵,擦亮作风底色。
永葆民本之心,践行使命宗旨。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评判。只有以作风之变破解民生之难,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当以“三度”提升民生质感。拓展服务广度,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高频事项“掌上办”;淬炼服务温度,开展“今天我当办事群众”换位体验活动、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加大落实力度,对12345热线投诉举报实行“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在民生工程现场设立“作风观测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丁刘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