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强调,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广大科研工作者应秉持“精品意识”,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以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久久为功的实干韧劲和执着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全力奔跑,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从刷新深海海底钻探纪录的万步炎,到深耕治沙一线近40年的徐先英,再到推动气象卫星跨越式发展的张志清。无论“从0到1”,还是“从1到100”,勇闯“无人区”,抢占制高点,无数科研工作者,干一行、专一行,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勇敢逐梦,让奋斗的历程焕发绚丽的光彩。科研工作者应秉持“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提高标准、对标一流,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横向做到边,纵向看到底,既重有形更重有效,既重过程更重结果,以时时不松懈的状态将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极致、干成精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能否克服阻力、顶住压力、勇毅前行,考验着每个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论是国产芯片正在打的“翻身仗”,蹚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路;还是“连续变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实现弯道超车。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生动折射出我们自主创新、自立自强,跑出一条科技创新向前延伸、向上攀登的路。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敢叫板、善攻坚,才能跨越“封锁线”,赢得“主动权”。科研工作者应善于抓住重点、敢于创新,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大胆尝试,从危机和困难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技术之根在于新,创新之本在于用。科技成果转化了,才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一张A4纸内容的成果,凝结的却是3年的心血。每一项指标,都经历了科研、论证、产业化探讨等多个环节,最终凝练而来。”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应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手抓有基础有优势的科技攻关,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健全“揭榜挂帅”“领题攻关”等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搞创新,“放开手脚”攀高峰。(宋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