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营盘街道东岗路一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建立“五访五问”工作法,通过“访民情问民意、访民忧问民困、访民诉问民盼、访民智问民策、访民生问民效”,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变为“幸福账单”,书写居民“满意答卷”。
访民情问民意,建立“地图+底册”,绘制民情“全息图”。社区党委以小区为单位,推行“一人一档、一房一档”管理模式,通过“线上问询+线下敲门”双线联动,全面收集居民基础信息、需求清单和意见建议,形成覆盖人、地、事、物、情及各类组织的“动态管理底册”和“网格民情地图”。建立“网格每日巡+居民经常访+小事随手办+难事实时记+大事及时报”排查机制,网格员结合“民情地图”,形成“发现-上报-解决-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精准标注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分布位置,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高龄补贴、社会稳控、资料收集等工作中为居民提供针对性服务,确保服务靶向发力。
访民忧问民困,着力“寻症+觅径”,破解民生“急难愁”。在走访中,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社区党委创新建立“晨巡午议+网格议事会”机制,组织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社区法律顾问等共同“把脉开方”,通过“问题收集+分类派单+联合处置+跟踪问效”流程,先后解决建筑垃圾清运滞后引发的卫生问题、装修施工造成的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在此基础上,搭建“微信群及时反馈+书记办公室定点接待”的双向沟通平台,构建起“线上问题收集+线下精准处理”的响应机制,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访民诉问民盼,用好“吹哨+自治”,激活治理“微细胞”。社区党委积极践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针对超出社区权限的疑难问题,通过“吹哨”上报街道,由街道统筹协调城管、司法等部门联合处置小区管道漏水、路面改造等问题。社区党委培育“自治内生力量”,积极发动退休老党员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发动治理能人和热心居民担任楼栋长、调解员等。探索组建“党员+网格员+治理能人”为主体的“铁三角”基层志愿调解队伍,成员包含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不断提升基层诉调对接、多元化解能力,切实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治理从“靠社区”变为“靠大家”。
访民智问民策,挖掘“资源+力量”,汇聚共治“同心圆”。社区党委通过拉网式排查,深挖潜在资源,分类组建技术专长型、生活服务型、文化艺术型、新兴领域型的社区“守艺人”人才库,围绕居民的急难愁盼,着力延伸服务链条,开展入户宣讲、问诊、理发等便民服务。聚焦非遗文化技艺传承,推动手工剪纸、写春联、蒸花馍等进社区。同时,社区党委同辖区高校签订共建协议,构建社区、高校协同联动、双向赋能模式,按照寒暑假期集中式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性报到的方式,围绕学生实习实践、基层团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引领、思想政治建设、多方位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实现社校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进。
访民生问民效,着眼“长效+善治”,筑牢成果“压舱石”。为保障协商议事出实效,社区党委建立“民事民评”机制,由社区居民来定议题、定议程、定结果,引导居民通过协商议事合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效果的民主评议,让居民当“考官”,广泛倾听居民对社区工作落实效率、成效、满意度的反馈,形成收集、调查、商讨、办理、反馈的良性循环,实现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深度参与。同时,针对小区治理中反复出现的顽疾,制定《社区微治理协商议事机制》,在“议”的过程中解决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
东岗路一社区将不断完善“五访五问”工作法,从基层治理过程中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发,通过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营盘街道东岗路一社区 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