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以铁纪清风激荡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立心铸魂,增强 “心有所畏”的政治自觉。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于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当前,个别干部将纪律规矩视为“紧箍咒”,怀揣“不干事就不出事”等错误心态,本质上是“政治三力”锤炼不足、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必须从思想源头入手,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三会一课”浸润、典型案例警示、红色基因传承等途径,推动纪律教育从“入耳”向“入脑入心”转变。要善于以延安“窑洞对”的历史启示讲透初心使命,用“半条被子”的为民情怀诠释为民精神内涵,让党员干部深刻明白“守纪是本分”与“担当是使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 “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的政治自觉。
立规明界,划清“为与不为”的实践界限。严管是最真的爱护,监督是最好的保护。现实中存在的“洗碗效应”等错误认知,折射出制度执行尚存在一定温差偏差。必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精准把握党的纪律标尺。既用监督“探照灯”照亮违规逾矩的“灰色地带”,也用制度的“铁丝网”划定改革试错的“安全区域”。要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跟踪回访等机制,对因敢闯敢试出现的失误给予客观评价,对遭受不实举报的干部及时撑腰鼓劲,树立“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鲜明导向。通过刚柔并济的严管厚爱,让干部既感受到纪律的刚性约束,更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关爱,真正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改革发展主战场。
立行践诺,锻造“敢战能胜”的过硬队伍。加强纪律建设是我们党走好新征程的重要保障,纪律建设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担当实干的履职成效上。要坚持把斗争一线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在招商引资中考察干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能力,在民生工程中检验干部严守廉洁底线的定力,在改革攻坚中识别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水平。要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主动晾晒纪律执行情况,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也要健全考核评价,在考察识别时既看担当实绩,又查纪律素质;在考核评价时既算“成果账”,也算“廉洁账”。树牢“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导向,让遵规守纪、砥砺奋进的“老黄牛”有为有位、“躺平摆烂”式干部寸步难行。
(作者:俞丁嘉,浙江省永康市东城街道办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