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先锋群体,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持续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战场”上,青年科技团队正以数字技术重塑产业质态。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先进生产力的“质态”,而非某个新兴产业或传统产业的“业态”,不能因为某一产业效益低就摒弃,而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比如,以传统农业为例,水稻种植主要依靠人工,每季都需重新犁田、耙田、播种、栽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在云南大学农学院有这样一个青年科学家团队,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5岁。通过长期调查研究,他们成功培育出多年生稻品种,实现了水稻“一次栽种、多次甚至多年收割”,彻底改变传统水稻“一种一收”种植模式,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青年科技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攻坚战中,青年科研力量展现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锐气。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了60%以上的攻关任务,推动我国在5G、高铁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与此同时,打造适合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展的环境也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优化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优质的科研平台和机会,保障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条件和待遇,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健全风险容错机制,让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创新、敢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跃迁的核心变量。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这支创新生力军必将在攀登科技高峰中绽放青春光芒,让新质生产力的“火炬”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作者:薛瑞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