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道路、粉刷墙面、安装路灯……说起芮城县古魏镇寿圣社区农业局家属院近两年的变化,居民代表王金师直呼“翻天覆地”。谈起这个“三无”小区的“蝶变密码”,王金师直言,党员带头、单位联合、齐抓共治、社区焕新。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芮城县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五联”机制、延伸党建阵地、完善志愿服务,扎实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精细化服务水平,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近日,记者深入当地部分社区,就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探访。
高位统筹
“五联”机制解民忧
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补齐社区治理短板,芮城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制订下发《芮城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民生问题集中化解“五联”行动方案》,在全县推行部门“联席”、问题“联访”、工作“联办”、整改“联督”、效果“联评”的“五联”工作机制,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广泛凝聚起社区和职能部门共建共治合力,实现了居民诉求“小事在社区解决,大事多部门联办”。
2024年12月25日10时,暖阳高照,走进古魏镇康庄社区铁家庄小区,巷道宽阔平坦,绿植点缀成景,文化活动广场设施完备,居民三五成群,相约在文化活动广场下棋、聊天。
“原先荒草丛生的地面建成了小广场,大家每天在这里散步、聊天,心情很舒畅。”居民王女士笑着说。
铁家庄小区建于2016年,是为解决周边移民村村民安居问题而建设的拆迁安置点,属于“三无”小区,共居住476户1310人。
过去,偌大的小区只有1个出入口,居民出行、施工车辆往返都要经过这条通道,时间长了,道路坑洼不平,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2023年,陆续有居民投诉反映相关问题。社区通过走访调研、整理居民意见,将相关问题报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随即,在芮城县委的指导推动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县住建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赶赴铁家庄小区,共同调研协商,推动问题化解。截至目前,该小区已完成出入口增设、主巷道绿化、路面硬化、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足球场修建等工作,居民生活“幸福圈”正进一步升级完善中。
铁家庄小区的变化并非唯一。在“五联”机制的推动下,困扰古魏镇祥和社区佳地苑小区数年的雨水倒灌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
“‘五联’机制可以有效汇聚各方合力,集中力量化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芮城县“五联”机制小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县通过“古魏先锋”党群服务平台及各小区微信群收集社情民意,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累计摸排出各类民生问题52个,在社区层面解决问题44个,移交联席会议解决问题8个。
延伸阵地
治理“末梢”变服务“前哨”
近年来,芮城县在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将党建阵地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在小区内打造党群服务站,探索构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的治理模式,通过加资源、减距离、聚合力、除难题,架起组织党员、凝聚群众、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西建·天茂首府小区党群服务站建于2024年10月,是芮城县打造的高标准党群服务站示范点。
走进西建·天茂首府小区党群服务站,阅览室、儿童休闲室、乒乓球室等多功能活动室一应俱全,帮办待办事项清单暖心上墙,“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事项清楚罗列,居民在家门口便能感受到“出圈”的幸福。
办理养老认证业务、开展“窗帘行动”、调解邻里纠纷……翻开西建·天茂首府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工作台账,受理时间、办理方式、办理情况、办理结果等记录详细。
“这个小区下设3个网格,工作日网格员轮流值班,确保居民诉求都能及时解决。”该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前不久,有居民找到网格员反映,交纳电费需在物业购买,若是晚上停电,会造成诸多不便,与物业多次沟通未果,希望党群服务站工作人员帮助协调沟通。了解情况后,网格员第一时间与物业取得联系,经沟通协调,最终将居民线上购电纳入推进解决方案中,居民与物业矛盾得以化解。
解决好基层难题,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有活力,党建平台也越搭越广。西建·天茂首府小区党群服务站只是芮城县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古魏镇西矿路社区西港佳园小区党群服务站关注“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开展“窗帘行动”“幸福来敲门”“爱心搭把手”等志愿服务活动;聚焦物业服务不到位、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针对性协商解决,实现了小区事务“全覆盖”处理,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小区党群服务站建成以来,累计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帮办代办30余次,解决居民困难事项21件。”西港佳园小区党群服务站工作人员说。
芮城县坚持力量下沉,将工作力量向一线汇集、配套服务向小区延伸,在6个小区建设党群服务站示范点,创新走出一条以“小区党群服务站”牵引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同频共振、合力共解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群联动
构筑基层治理“同心圆”
近年来,芮城县以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的“四双”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强化社区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寿圣社区农业局家属院建于1994年,现有居民35户,曾是一个“三无”小区。
见到王金师时,他正在家属院的一间废弃房屋里打扫卫生,裤脚上沾满了尘土。“这间废弃锅炉房空了很久,我们计划把这里改造成居民活动室。”他一边整理房内的废弃物,一边说。
王金师是家属院的老住户,也是该家属院自治委员会的一员。在这里生活了多年,他见证并参与了家属院“升级焕颜”的全过程。
“我们小区住户大多是老年人。以前小区道路不平,老年人出行总担心磕着碰着,更别提环境卫生了。自从自治委员会成立后,小区样貌逐步发生变化。”王金师回忆道。
王金师所说的自治委员会是包含在职党员、退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在内的自治组织,也是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工作的一个生动实践。
将泥泞土路硬化成水泥路面,重新粉刷主巷道墙面,为居民划出停车位……在社区引领、自治委员会协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模式下,家属院面貌焕然一新。
“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我们会及时将小区治理相关内容公示上墙,召开居民座谈会共同商议,同意人数超过90%,我们就推进工作。”王金师说。
此外,县直包联单位也为该家属院的“升级改造”助力不少。
“县审计局帮我们安装了门禁系统、照明路灯、监控设备等,大家住着更安全、更安心。”王金师说。
据了解,芮城县加大各级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力度,深入推行“四双”机制,研究出台《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各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主动到社区开展党建共建联建。截至目前,全县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报到,开展共建服务,包联居民小区188个;245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服务居民累计超过4300人次。
“我们坚持定期考评反馈,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纳入社区网格党组织党员积分制考评管理,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进行反馈,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纳入年终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单位党组织把社区党组织反馈情况纳入党员目标管理,作为党员评议、评优树模、干部提拔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形成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该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旗招展万千红。如今的古魏大地,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运城日报记者 孙雄 曹欣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