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以守正创新之姿、自信自立之态、胸怀天下之志、历史主动之识,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政党形象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政党形象对政党十分重要,政党通过塑造自身形象,在精神、物质、道德等诸多层面赢得社会广泛认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形象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历史主动的形象愈发清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凸显守正创新形象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是守正创新的政党,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正,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创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创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党从两大方面汲取理论营养,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守正创新的政党形象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既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也没有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形象的重要表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守正创新中没有偏离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两个结合”集中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形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展示自信自立形象
自信方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练就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百余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成功的法宝之一就在于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既强调自信,又强调自立,二者缺一不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来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的答案,正是党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坚持独立自主解答中国问题,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坚定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事关政党事业、国家前途命运、人民利益福祉。过去,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找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立足本国国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向世界展示了自信自立的政党形象。
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衡量一个政党在理论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由科学理论孕育而生、依靠科学理论武装发展强大。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持续接力探索,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理论自信更加坚定。
坚定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必须深刻认识到制度本身内蕴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在其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以来,无论是抗击新冠疫情还是脱贫攻坚,都足以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信自立的形象。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不会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提升、民族力量的增强,就不可能实现自立自强。文化自信,根在文化,要在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更好地自立自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政党形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呈现胸怀天下形象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开放的胸襟融入世界潮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呈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形象。
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汇聚携手前行的合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破解“普世价值”迷思,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全人类共同视野应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选择,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体现。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面对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的不断加剧,全球治理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一个世界,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单打独斗行不通,必须要共同面对。中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在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推进全球治理进程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对单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实际行动共同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呈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精神风貌。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人们愈发意识到,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社会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科学理念,其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这样一个世界,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情怀和形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展现历史主动形象
总结历史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我们党始终秉持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悉历史大势,总结历史经验,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是凭借着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彰显了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历史主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在新征程上总结历史经验,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形象。
遵循历史规律。我们党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坚守初心和使命,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肩负历史重任,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品格。我们党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维度协同发力,推动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风范。
抓住历史机遇。抓住历史机遇与中国共产党的能动性相关联。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主体的积极作为和能动创造,就没有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就无法在历史洪流中精准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遵循历史规律,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不断抓住历史机遇,就能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形象愈发鲜明。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来华英美人士‘他塑’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4CDJ02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他者’观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及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3DDJJ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