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作为文科领域的“老牌”专业,既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又肩负着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时代的飞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卓越实践能力的汉语言人才需求更为迫切,从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亟需的创意策划人才,再到企事业单位期盼的能精准撰写文案、有效沟通协调的综合型员工,无一不凸显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优化、创新、升级的紧迫性。这一背景下,紧扣“新文科”视角探寻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搭建起从“理论”迈向“实践”的稳固桥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高、语言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文科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新文科即具有创新性、融合性与时代性的文科发展理念,是引领传统文科专业朝着新时代方向迈进的基本理念。创新性是新文科理念的显著标识,强调颠覆传统文科的固化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的、重复的知识灌输形式,鼓励师生大胆采用前沿教学方法,积极从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视角,剖析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从而激发知识的创新火花,让“老课”也能生“新意”。融合性堪称新文科理念的核心要义,力求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融合,既鼓励文科内部各专业的携手共进,又倡导文科与理工科跨界交融,如编程助力文学数据库搭建、人工智能赋能创作辅助等,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水乳交融”,在激活学生语言创意的同时锻炼其专业技能,为其职业生涯铺平道路。时代性则是新文科理念的关键落点。在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各行各业百花齐放,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必须与时俱进,寻求突破与创新,一方面顺应时代潮流开设新媒体写作、网络文学研究课程,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平台写作要领,洞悉网络文学的传播门道;另一方面立足全球化浪潮,增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新文科理念的出台,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拓创新指明了全新方向,又为其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具体思路,因而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新文科视角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顶层着手:全方位教学平台的搭建
教学平台是锤炼学生专业素养及拓展技能的基本载体,顶层着手全方位教学平台的搭建,意味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构建出系统性、综合性的实践架构,站在专业发展全局高度,统筹规划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的一整套有机体系,确保为学生赋予更为广阔的实践场地,使之接触更为多元的实践场景,继而全面锤炼其专业能力。高校可以立足校内实情设立“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区”,为学生的创意生成提供土壤,如以古代诗词为灵感,设计古风书签、笔记本;提取地方民俗文化符号,制作特色手工艺品。期间定期举办创意展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业点评,推动学生的创业作品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进军,使之在实践中实现从“创意构思”到“产品成型”的跨越,为学生今后从事设计类岗位奠定基础。校外层面,积极与当地文化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实战”场所,如与旅游行业合作,设计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引导学生深入地方景点,调研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撰写导游词,设计特色旅游攻略,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全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导游能力,丰富其人文储备。
此外,线上社区的搭建也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展,各类线上平台不断涌现。高校应抓住时代机遇,基于智能校园APP构建“线上互动交流社区”,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开设“学术论坛”专栏,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赋能,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发展助力。
(二)横向延伸: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结构失衡现象相对突出,课程内容的知识“孤岛性”也较为严重,学生易陷入知识结构单一、认知狭隘的误区。而多元化课程体系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再到拓展课程,实现“横向延伸”,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全方位锤炼其专业能力,也能走出汉语言专业内容枯燥的刻板印象,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消除学习倦怠。在基础课层面,致力于全方位锤炼学生的语言运用基本功,如《现代汉语》课脱离“读音训练”的浅显层次,迈向更为高阶的综合语言训练,模拟广播电台播音,让学生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模拟实战中克服方言习惯,练就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同时,拓展专业课“边界”,积极与人工智能、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打造出前沿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全新课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之中,为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机器学习原理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潜力,再引导学生上手操作智能写作软件,尝试输入主题、风格关键词,让软件生成初稿,再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润色优化,体会人机协作的创作乐趣,提高其写作效率,激活写作创意,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益于日后工作乃至终身化发展的专业技能。
(三)内核驱动:双师型专业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新文科视角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动力,起着协同各要素、推动专业前进、落实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新文科视野下,教师的教学使命更为厚重,因而学校有必要从“内部”发力,构建出具备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升级贡献应有之力。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走出校园,奔赴企业挂职锻炼,收获专业技能,拓宽教学视野;另一方面,从文化行业、新闻媒体等领域广纳贤才,聘请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打开行业“新世界”的大门,引领学生在实战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实践教学期间,骨干教师与兼职教师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扎根岗位实际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参与的项目、竞赛提供一针见血的建议,助力学生在汉语言学习道路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步入终身化发展道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结语
新文科视角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之路,虽布满荆棘,但前景光明。面对时代的高速发展,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攀升,高校唯有汲取时代思潮,以新文科理念为统领与时俱进地拓展平台、调整课程、提升师资,方能构建出集理论与实践一体、专业与行业共行的一体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作者:覃志鸿,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课题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4年第一批次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110724609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