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不仅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更构成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壮阔历程中,民营企业家以“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从个体户成长为现代化企业领军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营企业唯有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创新驱动构建发展新格局,方能真正成为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企业家精神驱动创新浪潮。在2025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与雷军同框意外走红,引发了人们对他所引领的海尔集团创新实践的高度关注。看似偶然的“出圈”背后,是周云杰引领海尔用20年时间从家电制造商蜕变为工业互联网生态引领者的革新历程——其打造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15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并在智慧家庭、大健康等领域突破600项场景专利,重新定义“中国智造”的全球竞争力。周云杰的案例并非孤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崛起印证着企业家群体的创新伟力,这里聚集的深度求索、强脑科技等“六小龙“企业,其创始人平均创业年龄不到30岁。民营企业家们正以创新为引擎、以实干为底色,大力发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生态优势成就杭州模式。继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新春第一会”上,“点名”DeepSeek及宇树科技后,经济第二大省江苏,也开始了深度求索。杭州所构建的“热带雨林式”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政府主导搭建的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源头创新支撑;“最多跑一次”改革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5分钟;产业链“链长制”精准补强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薄弱环节。这种制度性创新供给通过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的“三链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加速器”,使政府角色从资源分配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为创新主体提供了精准滴灌式赋能。杭州模式的成功表明,政府既要当好“园丁”培育创新土壤,更要成为“红娘”促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三角循环。这种“热带雨林式”生态,让人才、资本、技术如藤蔓般交织生长,终成遮天蔽日的创新绿荫。
产社融合绘就共富图景。所有科技进步的终点站,都是人文关怀的始发站。在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杭州宇树科技研发的养老机器人正为失能老人提供24小时照护。这款搭载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设备,既能完成50公斤级安全转运,又能通过情感交互模块缓解老人孤独感,已在长三角200余家养老机构投用。这种“技术向善”的创新,折射出民营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深度交融。据统计,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7万亿元,催生出适老化改造、智慧康养等新业态。当民营企业的创新势能转化为解决社会痛点的生产力,便形成了“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创造新型消费”的良性循环,这正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的中国正站在时代潮头,大疆创新主导制定全球无人机标准,海尔智家输出智慧家庭“中国方案”,标志着民营企业正从“产品出海”向“规则制定”跨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比70%的民企投资项目,不仅推动着国际合作,更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叙事。
从周云杰“向生态赋能纵深挺进”的战略布局,到杭州“六小龙”腾空而起的轨迹,再到养老机器人托起的“夕阳红”图景,中国民营企业正以创新驱动突破发展桎梏,贴生态发展重构竞争优势,予民生情怀升华价值追求。这既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更是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注脚——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民营经济的磅礴力量,必将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作者:浙江省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街道新月社区 黄加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