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摘 要: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市场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精神资源,被列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1];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并将其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3]。2024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为发挥企业家群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筑牢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由企业家精神支撑的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经营主体。

企业家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群体的成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观察一个地区、一个经济体系的发达与否,企业家群体的多寡、增减是重要指标。企业家群体大量涌现是经济繁荣的标志。随着中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发育,各类经济主体蓬勃成长,一大批有胆有识、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涌现出来,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家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企业家与市场经济结缘,其骨子里充盈着市场经济的细胞,天然地具有与常人不同的对市场的敏锐度。具体来说:

第一,企业家是创新的引领者、市场的创造者。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能够“改革和革新生产方式”的创新者,在作出抉择时具有非凡创造性的想象力,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常常敢于挑战传统思维和常规,以一种不同常人的方式突破既定的限制和约束,涉足前人没有也不敢涉足的领域,将那些被普遍认为是难以企及或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这种突破的本质在于创新和冒险,它可能涉及到技术领域、商业环境的深层次变革。

第二,企业家是垦荒者和开拓者。企业家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新天地、探索新世界的“垦荒牛”。他们习惯于不按常规出牌,总是怀着“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信念,披荆斩棘、引领潮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他们的习惯,破除“天方夜谭”是他们的本色。

第三,企业家是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承担者。企业家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才能、善于经营和管理的一群人,他们眼光独到,视野开阔,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具有带动、促使员工发挥最大潜力、实现高效管理的功能。

第四,企业家是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捕捉者。企业家拥有与旁人不同的“悟性”“天赋”和特殊的认知,一旦发现机会就能够及时捕捉机会,然后通过创造,聚合各种要素,将发现和捕捉到的机会变成现实。因此,有学者认为企业家的本质就是“发现并转化机会的人”。

第五,企业家是新型生产关系的促进者。企业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发明,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体现,而良好的生产关系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家则通过创造性活动实现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并在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为解决贫困,促进社会进步、繁荣,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企业家密度高,哪个地方的人均收入相对就高。

企业家精神的形成需要优良的环境和土壤

企业家是磨砺铸就、选择炼成的人才,企业家精神作为形而上的上层建筑,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企业家精神的发现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结果;企业家精神的锻造是“放使干霄战风雨”的产物;“艰难挑战、玉汝于成”是其形成的催化剂。在长期的磨砺中经过无数的实践检验,企业家精神成为催人奋进、推动社会向前、向上发展的精神力量。因此,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必须要有合适的土壤、空气和养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土壤。

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的潜能,开启了创新创业的热潮,为敢闯敢试的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环境。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各种所有制企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并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为培养企业家精神创造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党的十八大将“两个毫不动摇”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党的十九大、二十大,进一步强化“两个毫不动摇”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机遇层出不穷,企业家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家精神的成长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出一系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致力于为各类所有制经营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市场准入壁垒逐渐破除,长效机制开始建立,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卡脖子难题得到破解,为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厚植优越的社会基础。中国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程,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与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勇敢创新、承担风险、辛苦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党和政府对企业家精神的高度重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演讲中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5];2021年9月,企业家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肯定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赋予企业家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给予民营企业家以充分的信任和关怀,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从而为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丰厚滋养。

全社会对弘扬企业家精神寄予殷切期待。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加剧、外部挑战增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时期,社会对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寄予更加深切的期待,希望企业家们发扬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奋发有为、共克时艰,为国分忧、为人民造福,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6]。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形成的直接主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大批企业家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回报社会,发扬胸怀祖国、心系人民、诚信经营、坚持创新的特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扮演了关键角色,为脱贫攻坚、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贡献企业力量的同时,也使企业家精神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精神品格。

企业家精神凝练了中国企业家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包括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

爱国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底座。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近代以来,无数企业家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实业救国”,将爱国的企业家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新时代的企业家更是怀着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繁荣奋力拼搏,不懈奋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有142家企业上榜,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以办一流企业、创一流效益报效国家,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报国之行。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企业家秉持“创造性破坏”的理念,以企业作为创新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突破性技术变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胜外部风险挑战,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从落后到跟跑、并跑乃至超越的新境界,创新使企业家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诚实守信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本,它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无形资产。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走实走远,必须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行为准则,以诚信守法的经营,诠释企业家精神内涵。

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企业家精神的内在要求,更是企业家精神的突出体现、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辅相成、相生相融的,企业家不仅要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要承担对国家、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先义后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提供文化滋养。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首次正式提出ESG,即由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倡导企业在共同富裕、创造就业、社区服务、关爱员工、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行动,承担起发展、反腐败、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ESG也成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我国制定的公司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公司应该承担的对环境、员工权益、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国际视野是企业家精神的鲜明标识。新时代的企业家,是具有强烈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叱咤国际市场、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弄潮儿。随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中国企业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成为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的带头人,让产品走出去,服务走进去,技术走上去,推动企业国际化,实现全链条管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格局形成,体现出大格局、大胸怀、大智慧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企业家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由数量向质量、规模向效益、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为了满足这一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培养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从而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企业家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创新思维、冒险勇气、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上,更通过其广泛的影响力,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市场繁荣和社会进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爱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构成其文化底色与优良传统。弘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将其中包含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诚信原则及社会责任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进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紧抓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从战略高度占据优势地位,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成长的原动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引领企业不断构筑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力日益壮大。在企业家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企业家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氛围日益浓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充满活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日益增加、保护主义盛行,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的趋势和动向,以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行稳致远。

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它不仅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动力。面对新时代的历史契机,应积极倡导并发扬企业家精神,将其内含的巨大潜能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从而引导企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实现更大的成长与发展。

注释略

【本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编:李 懿/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