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召开,释放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给了如何跳出“越减越负”怪圈的答案。基层减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效能革命。唯有以制度之“刚”破除考核之“虚”、以数字之“智”替代指尖之“倦”、以心灵之“韧”激活实干之“魂”,方能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突围,在田间巷陌深耕,真正奏响“民声即政声”的时代强音。
制度“瘦身”塑形,以刚规铁律破“弹性困局”。破局形式主义之道,需以制度刚性遏制考核弹性。权责清单明界限。明确基层权责边界,严禁上级随意借调基层干部、严控“千分制考核”,从源头避免“甩锅式问责”。考核标尺量实效。用“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替代材料厚度,推广第三方评估与暗访抽查,建立群众评议机制,让群众成为基层工作的“阅卷人”。监督利剑斩变通。纪检监察部门需紧盯“变相加码”现象,对要求基层代写文件、拆分会议等行为公开通报,形成震慑效应,为落实减负政策保驾护航。
数字“瘦身”赋能,以智能引擎解“指尖枷锁”。数字化本应是减负利器,却因“App打卡”“强制关注公众号”等异化为新负担。化“指尖内卷”为“指尖效率”,需要用活用好数字技术。平台整合集约化。推行“一网通办”,合并功能重复的政务App,打造集约化办事入口,清理冗余的政务新媒体,将干部从“指尖牢笼”中解放。数据共享穿透化。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行“一表通”系统,基层只需录入一次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多部门报表,让基层干部突破“表格围城”。智能考核动态化。运用AI技术,自动解析工作日志、群众诉求等数据,智能生成考核报告,减少人工干预,从而让干部专注解决实际问题。
心灵“瘦身”焕新,以价值重构铸“实干之魂”。减负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松绑,更是精神层面的赋能,帮助基层干部避免因“怕问责、怕投诉、怕留痕”而畏手畏脚。政绩观念纠偏。践行务实作风,领导干部调研时不预设路线、不索要“代笔稿”,鲜明树立实干导向。能力建设筑基。针对“本领恐慌”开设专题培训,组织基层干部参与矛盾调处、项目建设等“实训营”,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应急处突、群众工作能力,增强“解题自信”,从根源上减少“低效忙碌”。激励机制重塑。健全完善容错纠错与荣誉表彰双向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通过差异化激励让一线实干者“有舞台、有盼头”,让庸懒散漫者“坐不住、红红脸”。(鹰潭市余江区洪湖乡人民政府 杨志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