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数智背景下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多学科融合路径

数智化时代快速发展,对高校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单一学科视角已无法满足复杂设计任务的需求,多学科融合教育成为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设计行业的发展格局,设计工作逐步向技术集成化、知识多元化和协同合作化方向转变。此种形势下,高校设计专业需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从而进一步满足行业对跨界型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文章基于这一背景,探索多学科融合路径,希望在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其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链路再现,产业贯通:培养全流程设计实战能力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设计专业培养人才时需挣脱传统的学科边界,融合多学科、多领域内容。高校重构设计专业的教学链路,能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设计人才。同时,高校以实践导向为核心,模拟真实产业环境,融合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用户体验研究等多领域知识,能使学生在动态化、综合性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设计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构建模拟真实产业链的教学场景,在专业课程体系嵌入设计产业链关键内容,如课程围绕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到产品开发、推广运营等全链路环节,设置跨学科的学生团队,让学生有机会体验项目经理、创意设计师、数据分析师等岗位实践内容。同时,高校可全面应用数智化工具,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虚拟仿真软件及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系统,贯穿设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实时反馈和调整设计方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全流程设计实战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为其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驱动,协作提升:激发学生跨学科创新潜能

在数智化背景下,高校设计专业可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构建多学科协作的教育环境,全面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创新潜能。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设计专业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身学习驱动的动力,从而高效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高校设计专业可创建涵盖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实践项目,用项目驱动学生学习。其中,项目内容涵盖从用户需求调研到优化设计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组建由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组成的协作团队。同时,高校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及虚拟仿真工具,确保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整合数智技术与设计技能。其中,团队成员明确分工,如数据分析师与创意设计师共同优化用户体验,工程技术人员与推广团队协作实现产品落地。在协作中解决问题,切实强化协同沟通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直到每个项目周期结束后,学生一同复盘,对整个项目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从而在跨学科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创新潜能与职业素养,达到多学科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模式突破:构建多元融合教学生态

在数智化浪潮推动下,高校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着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性发展的双重挑战,亟需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打造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教学生态。在数智背景下,除了更新教学内容,还需重新设计课程模块,确保学科间的协同育人内容深度对接。实质上,多元融合教学生态以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为核心特征,能有效提升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在全新的教学生态中,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和学生形成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创造知识、技术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全面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高校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搭建校内外一体化、多学科协同的教学平台,能深度融合学术研究、企业需求和学生实践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高校可以数智技术为驱动,在模块化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设计辅助工具、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灵活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学校还可建立跨学院的联合课程机制,整合计算机、管理、心理等学科,共同开发设计专业课程,确保资源共享与学科学习内容整合。除此之外,在创新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时,高校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践路径,并以线上数智工具与线下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动态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行业专家讲座和跨校区联合教学内容,切实增强设计专业教学的实战性和资源多样性,从而在多元融合的生态体系中提升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和全局性思维能力。

四、学科交融,未来导向:塑造跨界型复合设计人才

在数智化时代,高校设计专业教育者培养人才时,要树立超越传统学科边界的意识,以学科交融为核心,着力塑造适应未来需求的跨界型复合设计人才。如今,设计行业正逐步呈现出跨领域合作、知识多元化和技术集成化的趋势,单一学科视角已无法满足复杂设计任务的需求。故而,高校要创新学科交融教学模式,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使学生能整合跨领域资源,形成开放式、系统化的设计思维,并养成应对设计技术迅速变化和社会需求日渐多元化的能力。

如高校设立跨学科联合课程和跨领域项目,深度融合设计专业与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内容。其中,课程内容可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数智技术与设计专业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设计技能时,熟悉技术应用与行业动态。与此同时,在教学中,高校可采用项目驱动式模式,将学生分组为多学科协作团队,每个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学科背景分工,围绕复杂设计问题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此外,学校可积极引入产业合作伙伴,形成校企联合课程、联合实验室的模式,提供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积累跨学科工作经验,促使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与设计技能,并逐步形成全局视野和创新能力,成长为具备跨界协作能力和未来导向意识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综上所述,多学科融合是数智化背景下高校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还原真实产业链、应用项目驱动模式和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能从根源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设计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可行路径,并促使学生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形成综合能力,积极应对复杂设计任务。为此,在数智技术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仍需持续地优化多学科协同教学模式,深化与产业的联动,助力设计专业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兼具创造力与实践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作者:薛红娜,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