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加速,民营企业能否抢抓机遇、创新突破,关键在于激活人才“引擎”。组织人事部门要聚焦企业发展所需所盼,不断磨细人才工作“颗粒度”,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民营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劲原动力。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唯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优化人才引进渠道,才能让民营企业成为人才集聚的“主阵地”和“强磁场”。要引导民营企业强化人才意识,将人才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秉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理念,不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统筹重点产业需求,为民营企业“筑巢引凤”牵线搭桥,拓宽企业与紧缺人才“线上线下”对接渠道,推动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同频共振。要立足企业创新发展实情,以“周公吐哺”的求贤智慧广纳英才,既带着“三顾茅庐”的诚意引进高精尖的领军人才、懂市场的复合型舵手,又以“柔性引进”机制用活人才驿站、飞地实验室等资源,推动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如何评价、使用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只有在放权赋能上下足功夫,才能让民营企业人才放开手脚、大展拳脚。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鼓励企业自主引才、灵活用才,赋予企业在职称评审、技能认证等方面更多自主权,摆脱各种不切实际“条条框框”约束,注重人才的实际业绩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由知识、能力、品德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建立“创新者多得”的薪酬体系,激励更多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积极搭建民营企业人才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思想碰撞与融合,共享资源、智慧和经验,让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和人才互学互鉴、共同进步。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让人才在火热实践中激发潜能、淬炼本领、快速成长。
区域人才竞争,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当前,许多民营企业面临优秀人才流失的难题,有时是因为忽视了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想要让人才留下来、扎下根,既要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激励,更要拿出真情实感温暖人心。要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主动当好企业“店小二”,“面对面”宣传人才政策,“一对一”协助招才引智,“心贴心”帮助纾困解难,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专属服务。围绕人才关心关切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问题,推出更加务实有效的针对性举措,为人才创造最好条件、提供最大便利、营造最优环境,全力消除后顾之忧、打消长远之虑,让“金凤凰”栖有所安、创有所成、心有所归。(作者:刘航先、曲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