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激活人才驱动力 绘就科技新图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科技创新破浪前行的基石。新时代的科技创新,需以“投资于人”筑基、以“开放胸襟”拓路、以“包容气度”致远,方能激发人才驱动的“链式反应”,在自立自强中攀登新高峰。

以“投资于人”铸就创新筋骨,让人才资本转化为科技动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科技创新的竞争,本质是人才资本的竞逐。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既源于其数十年专业深耕,更离不开国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持续投入,印证了“人才资本”的战略价值。只有不断投资于人,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人才创新潜力,推动人才从“成本项”变为“资本项”,促进科技创新取得更大成效。

以“开放格局”打破创新藩篱,让跨界融合催生技术质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积极与外界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要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以专业化服务汇聚全球顶尖智力资源与创新要素,通过开放合作释放人才与科技协同优势,实现多方共赢,为持续创新提供核心动力。要构建“双循环”开放生态:对内打破“学科孤岛”,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对外扩大“合作半径”,探索实行跨地区合作。要以制度型开放破除隐形壁垒,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让“全球智慧”在中国土壤生根。

以“包容生态”涵养创新气候,让多元生长孕育突破力量。“不以不善而废其善。”科技创新尤其需要包容试错的胸襟,让人才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创新。电影《哪吒2》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从中吸取教训,攻克动画技术瓶颈,成就“中国神话元宇宙”的惊艳。真正的包容生态,既容得下“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守,也容得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锐气,既呵护“阳春白雪”的基础研究,也拥抱“下里巴人”的应用创新。要建立包容机制,为人才鼓足革新的勇气,让非常之才敢为非常之事。以制度包容让人才专注研究,以文化包容让人才“异想天开”,以资本包容让人才无后顾之忧,从而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投资为开放提供人才储备,开放为包容拓展实践场景,包容为投资注入长期价值。当三者交织共振,终将汇聚成“千帆竞发”的科技春潮,让创新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委组织部  苹筱芫)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