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党中央决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于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密切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韧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擦亮这张管党治党的“金名片”。
解码“徙木立信”的制度深意。八项规定出台之际,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车轮上的铺张”“舌尖上的腐败”如同横亘在干群之间的“无形之墙”。中央以“一篙松劲退千寻”的清醒认知,从规范出访活动、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具体切口切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十余年淬炼,四菜一汤回归餐桌,文山会海渐成往事,但“四风”问题不断演化,借电子礼品卡、快递券等新形式隐形变异。这警示我们,八项规定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而是需要时时勤拂拭的“照妖镜”。唯有深挖制度背后的政治逻辑,方能练就识别“四风”新变种的“火眼金睛”。
构建“知行合一”的监督范式。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作风建设既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更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浪潮,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构筑“制度堤坝”。如浙江深化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赋能招投标、国企等重点领域监管,广东等地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公务消费全流程追溯,山东等多省使用北斗定位、大数据平台监督公务车使用……这些实践表明,制度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反腐工作从传统人工核查转向智能精准防控,更能使监督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监督体系,正逐步覆盖基层“微权力”等关键领域,为作风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中,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监督新范式。
培育“日用不觉”的作风基因。加强作风建设,既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也需要制度固化的智慧,更需要文化浸润的滋养。八项规定精神要真正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准则,需通过文化建设实现“润物无声”的转化。浙江在2018年启动清廉民企建设,致力于推动清廉文化融入民企发展中。今年春节过后,“杭州六小龙”企业接待量翻番式增长,公司人手不足,所在地政府便主动成立专班帮忙分担接待压力。越来越多的农村也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新风尚。这正是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层价值,在构建清明政治生态的同时,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推动社会风气不断向善向好。
(作者:朱浩,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