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殿9幢路面有一处破损凹陷,存在安全隐患,请尽快处理。”近日,兰溪外卖员乔斌在送餐途中发现,大公殿小区一处路面出现破损。他立即拍下照片,上报至兰溪市云山街道枣树社区流动网格员联络群。社区网格员陈慧、毛彦韬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看,在破损路面周围设置起警示牌,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维修。“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到一天时间,效率非常高。”对社区的快速响应,居民王阿姨连连称赞。
今年初,浙江省兰溪市云山街道枣树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格局,将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区网格治理队伍,聘请20多名快递员、外卖员成为社区流动网格员,并建立流动网格员联络群。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群中,再由社区工作者接收、处置,形成闭环。同时,社区定期召开“红色议事会”、恳谈会、相亲角等,整合多部门力量提供权益保障、纠纷调解、婚恋交友等服务。社区还依托“枣妈妈共富课堂”,开设技能课堂和社会治理培训,实施“服务积分、物资兑换”双向互动模式,实现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核三驱”治理模式:党建赋能基层治理
近年来,枣树社区积极探索党建赋能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党建为核心,文化感召力、社群驱动力、服务创新力“三驱”联动。
1.党建核动力——1211体系的“治理操作系统”
枣树社区党委创新构建了“1211”和“1+3+N”工作体系。其中,“1211”体系以党委为核心,搭建党建服务平台和社区治理平台“双平台”,实施“双报到”机制,目标为增强居民幸福感。“1+3+N”体系则包括1名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3名专员,以及N名共治力量。在此基础上,凝聚了300多名“社区合伙人”,组建“枣树下·幸福里”共治联盟,撬动社会资源超100万元。社区党委从管理者转变为资源链接器,通过“双平台创新”实现治理的精准化和服务的人性化。微信群实时跟进网格事件处理进度,“红色先锋”线上平台让党员的行动触手可及。12支党员服务队,625名在册党员,依托幸福邻里议事厅、十项工作法和“双报到”机制,年均解决700余件群众难题,群众点赞率100%。
2.文化感召力——老工业集体的邻里精神
枣树社区承载着兰溪工业的辉煌记忆。作为原国有、二轻、集体企业宿舍集聚区,今天,这片土地上依然生活着数量庞大的老工业企业退休职工。他们曾经为兰溪的工业发展挥洒汗水,如今,他们依然是社区最宝贵的财富。面对他们的迫切诉求,社区定制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对接,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过程中逐一落实。并通过“工业文化长廊”“老厂记忆”主题摄影展等活动,唤醒集体记忆,重塑社区认同。老工业企业600多名退休老党员组建的“老工人志愿队”,不仅传承了“工人先锋队”的精神,更在社区治安巡逻、环境整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还推行“楼栋自治”,建立“红色议事厅”,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
此外,社区积极探索老工业文化的价值转化,开发了“工业研学”路线,将老厂房作为影视基地吸引剧组前来取景;打造家门口的来料加工点,为退休老年人、全职主妇等闲置劳动力提供广泛的灵活就业机会,为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社群驱动力——“专业+友邻”双轨下的治理出圈
工业时代的集体记忆,在现今催生出独特的社群驱动力。社区构建的专业+友邻服务格局,有效发挥专业力量和邻里社群在社区自治、共治中的驱动力。39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素人社工库里,既有律师、心理咨询师、学校老师等专业人士,也有传承着工人集体精神的退休职工——他们带着老厂区互帮互助的传统,为独居老人提供就近、就便、邻呼即应的关怀,月均探访关爱超600人次。273名红色楼栋长均由企退老党员组成,1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里回响着当年车间班组的协作默契。当老工人家属成为“枣妈妈”志愿者、当外卖小哥化身流动网格员,当红色物业推进社区“居业物”三方协同,群众满意度高达98%,社区展现的不仅是治理创新,更是工业邻里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裂变。
4.服务创新力——6+2+N的“精准服务矩阵”
面对居民多元需求,社区做深做实“六助”标准化服务,以“助洁、助餐、助医、助安、助困、助学”六大服务为核心,构建“阵地服务+上门服务”双轨模式,实现服务精准触达。
首先是让老年人“老有优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康养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年均组织文体活动、志愿服务480余场,惠及老人2300余人。创新“老幼同乐”模式:企退老人传授传统手艺,孩子带来暖心互动,开展“大手拉小手 温暖长者心”志愿活动,大人、孩童携手做公益,服务辖区独居老人。
再者是让青少年、婴幼儿等“幼有善育”。联合“臻善”教师服务队、行知学院,依托家门口青少年宫、“四点半学堂”“向日葵亲子计划”、老工业研学路线等,开展青少年学习实践活动、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同时,让新就业群体激活基层治理“新力量”。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暖‘新’驿站”,提供棒冰雪糕、充电休憩等10项基础服务,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累计服务快递员、外卖员等2000人次。并聘请新就业群体为流动网格员,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主角”的转变,去年通过骑手上报线索化解风险21起,两名小哥获评“社区治理先锋”。
除了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区还关注大家的心理健康。跨界联动专业力量,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定期探访和个案辅导,给予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等。量身打造的N项专属服务内容,精准覆盖到全年龄段。
幸福愿景:共享共富的工业邻里新生活
枣树社区作为兰溪市老工业基地的集聚区,辖区内有26家老国有二轻企业宿舍,是兰溪工业历史的缩影。2023年,枣树社区入选浙江省第七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秉承“过程有提升、结果有获得、未来可持续”的创建原则,整合全域“一老一小”公共资源,深入挖掘早期“兰溪经验”工业文化,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建设以“枣树幸福里,工业印像坊”为特色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全力塑造社区邻里生活新场景,构建数字治理新模式。
优化公共基础设施,百姓共享“幸福枣”。社区打造了1400㎡功能齐全的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充分满足了现代居民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打造“四星”文明规范、“五化”标准新北门菜场,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现代化、数字化的“菜篮子”;新增300㎡社区食堂,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助老、助餐等暖心服务,把“老有善养”落到实处;打造高标准、普惠性三星级智慧化300㎡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保健、慢病管理等医疗服务;梳理农灵幼儿园、老年科普楼周边闲置、零散使用率低的空间资源,进行统一织补、串联并为一体,打造老幼同乐坊,创造“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老幼同乐”共同体。
开创特色服务品牌,百姓共享“暖心枣”。为突出“便民、为民、安民”的宗旨,社区围绕“枣树下.幸福里”党建联建品牌。开创了“孺子牛”解民忧、“枣妈妈”暖民心、“枣榜样”树新风等特色做法,同时依托人才资源库建立了“枣师傅”“枣管家”“枣创队”等一批“枣字头”的小巷队伍,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品质,延伸触角,打通公共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画好“民情图”、答好“民生卷”。
擦亮工业记忆名片,百姓共享“致富枣”。枣树社区见证了兰溪市早期工业的光辉岁月,为了进一步保留与彰显这里的工业邻里印记,社区对枣树路两侧的七个工业宿舍片区路段进行整体风貌提升:统一增加宿舍标识、有序美化围墙界面、穿插植入工业景观小品和工业文化墙,打造“可游、可观、可感”的“工业风”宜人步行街道。开设“共富工坊”为身体素质好的退休老年人提供广泛、灵活的就业机会,让勤劳致富的故事得以延续。一幢幢老宿舍蕴含着兰溪光辉岁月的积淀,未来社区昭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新旧碰撞的图景是老工业基地铺开的人居新画卷。
枣树社区通过党建赋能、文化感召、社群驱动、服务创新,成功打造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唤醒新时代基层社区新的创造力,为兰溪市“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注入社区力量。
(作者:胡小燕,系浙江省兰溪市云山街道枣树社区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