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与希望,其成长质量关乎民族复兴伟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年轻干部培养必须转向靶向发力、精准滴灌,下足“精细”功夫,方能培育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选准人是培养好的前提,如同农人选种,优中选优,方能收获颇丰。“精挑细选”绝非易事,需下足“识人”真功。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考察识别体系,既要听其言、观其行,更要察其心、析其魂,通过实地调研、日常考评,深入基层一线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近距离、多角度“扫描”“透视”,精准“画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好苗子精心挑选出来。
年轻干部有活力、有闯劲,但也普遍缺乏系统历练和复杂局面应对经验。培养好比“育苗”,不能“千人一面”,必须因材施教。要摒弃“大水漫灌”式的培训模式,针对干部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量体裁衣”设计个性化成长路径图,靶向补齐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要敢于“墩苗壮骨”,有计划地把他们放到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上“淬火加钢”,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健全“导师制”,选配政治强、业务精、经验足的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一对一”悉心传帮带,在思想引领、业务指导、作风锤炼上精雕细琢,助其加速成长。
璞玉须琢磨,方成美玉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离不开持续的打磨和塑造,这个过程,既要体现“严”的约束,也要饱含“爱”的温度。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功夫下在平时,常态化“咬耳扯袖”,加强政治历练和党性修养,引导其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思想防线。同时,要信任放手、搭台赋能,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在干部使用上,要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不搞论资排辈,也不搞“拔苗助长”,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其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在各自赛道上绽放光彩,真正实现从“璞玉”到“美玉”的蜕变。(作者:亓竹冉、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