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在基层一线跑出“加速度”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能做端坐办公室的“皮鞋干部”,而要成为脚沾泥土的“跑鞋公仆”。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从经济转型到生态治理,唯有真正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巷陌,才能让发展红利穿透行政壁垒,让政策温度直达百姓心坎。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跑出经济转型新赛道,在产业振兴中培育动能。基层经济振兴不是文件里的数字游戏,而是需要躬身入局的实战攻坚。浙江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蝶变启示我们,产业升级需要党员干部既当“导航员”更当“推车工”。要深挖地方资源禀赋,在传统产业嫁接数字技术、在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在闲置资源盘活上精准发力。党员干部要用“显微镜”诊断发展梗阻,用“望远镜”谋划产业布局。通过组建“助企特派员”队伍,建立“问题即办”响应机制,让政策礼包精准投递到经营主体手中。

跑出民生改善加速度,在急难愁盼中书写答卷。民生工程不是挂在墙上的效果图,而是需要一砖一瓦垒砌的民心工程。重庆巫山下庄村“绝壁天路”的修建证明,破解民生难题需要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要建立“民生需求清单”,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农村饮水安全提升、留守儿童关爱等具体事项上靶向发力。党员干部应当推行“早市接访”“夜巡访家”工作法,在集市中感知民生需求,在家长里短里捕捉民生痛点,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履职清单”,让每个诉求都有回音、每项承诺都能兑现。

跑出生态治理马拉松,在绿色发展中共建家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运动式治污,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福建木兰溪“变害为利”的治理实践昭示,生态优化需要党员干部既做“环保卫士”更当“生态园丁”。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垃圾分类、河道整治、矿山修复等领域持续发力。党员干部应当每人认领一段河道、一片林地、一个污染治理项目,通过安装水质监测传感器、搭建生态数据平台,用科技赋能环境监管。定期组织“环保开放日”,邀请群众担任“生态监督员”,让绿色发展成为全民自觉。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层治理任重道远,既有机会,更有挑战。党员干部当以“跑鞋”为舟,以“汗水”为桨,在经济主战场争当“突击手”,在民生第一线甘做“勤务员”,在生态最前沿勇当“守护者”。唯有把办公室搬到发展现场,将会议桌摆在群众中间,方能在躬身力行中续写新时代的“鱼水新篇”,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作者:金依橙,浙江省天台县南屏乡人民政府 )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