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既是执行者,更是群众感知党风的“窗口”。如何让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真正在基层生根发芽?答案在于念好“实”字诀——以“实心”铸魂、以“实干”夯基、以“实政”增效,方能打通纪律教育的“末梢神经”,让清廉之风与务实之效惠及千家万户。
淬炼“忠诚干净”的政治品格,以“实心”校准作风坐标。“实心”是基层干部践行八项规定精神的根本前提。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基层干部需以“实心”为基,深学细悟党规党纪,从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将“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场所不去”的纪律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 通过“廉政家访”“廉洁承诺书”等形式,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让干部在家庭监督与社会约束中筑牢防线,正是“实心”践行的生动体现。唯有思想上的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的坚定,让八项规定从“纸面”真正落到“心间”。
淬炼“抓铁有痕”的担当筋骨,以“实干”破除落实梗阻。“实干”是检验八项规定成效的“试金石”。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若只重“痕迹”不重“实绩”,政策落实便会沦为“纸上谈兵”。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基层干部需以“钉钉子”精神抓执行:减少“文山会海”,多走田间地头;压缩公务开支,多谋民生实事;杜绝“摆拍式调研”,多解群众急难。通过“三字诀”推动八项规定落地,严控接待标准、压缩无效考察、深化务实调研,不仅节约行政成本,更让群众感受到作风之变。基层干部当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血性,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淬炼“枝叶关情”的为民境界,以“实政”丈量惠民成色。“实政”是八项规定精神的价值归宿。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于贴近群众需求。八项规定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要求干部将“以百姓心为心”融入工作全程:从低保评定到项目落地,从土地征迁到生态保护,每一项决策都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村级廉政监督员”和“群众有奖举报”机制,织密监督网络,让政策执行更透明、更接地气。唯有将“实政”转化为惠民实效,才能让群众在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八项规定的“民生温度”。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基层干部身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当以“实心”正本清源、以“实干”破除积弊、以“实政”凝聚民心,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焕发持久生命力。唯有如此,方能以清廉之风护航乡村全面振兴,以务实之姿答好时代考卷,真正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基层篇章。
(作者: 吴智洋,系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元丰村选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