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创新“党建庭院”模式 构建“全惠你”农村基层治理格局

近年来,三水区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持续优化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创新打造“党建庭院”最小治理单元,进一步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逐步构建“全域抓党建、全程抓治理、全线抓服务、全力抓发展”的“全惠你”基层治理体系。

聚焦筑牢党建引领基础,健全“党建庭院”组织体系。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在全区建成美丽庭院2700多户的基础上,筛选人气集聚、条件成熟的庭院,设置“党建庭院”,辐射周边农户进行网格化管理,完善“镇(街道)党(工)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建庭院’”四级体系,首批已建成9个区级示范点,重点推动18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成1—2个示范阵地,7个镇(街道)串珠成链打造示范线路。二是丰富庭院功能。结合美丽庭院建设,赋予“党建庭院”微课堂、微宣讲、微议事、微调解、微管护、微服务、微经济等七大微功能,推动理论学习、党建活动、民生服务、村庄治理、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下沉庭院。其中,结合庭院微服务打造的“青听·心灵导航成长计划”项目获评省级示范。三是充实队伍力量。推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股东代表等代表融入“党建庭院”,建立庭院管家“1+2+N”联动机制,推选1名有威望、有能力、有意愿的代表担任庭院长,1名党员骨干和1名驻村干部作为联络员,不断凝聚其他各类代表等“N”力量,储备乡村治理达人1200多名,有效破解群众参与不足难题。

聚焦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完善“党建庭院”运作机制。一是打造开放共享平台。坚持贴近群众、便于沟通、集中连片的原则,依托村中美丽庭院、榕树头等群众“聚脚地”,建成700多个突出开放式议事空间特点的党建庭院,打破过去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的村级议事协商模式,引导党员群众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共商共议基层治理大小事。在乐平镇大旗头村,党员代表主动与4户屋主沟通协调,将原来的卫生黑点改造成开放式共享议事空间“茶话心院”。二是强化协商议事功能。创新“365”约茶议事机制 ,树立“小事不上交,大事先商讨”导向,在茶叙议事中能解决的事不上“四议两公开”,上“四议两公开”的事必须茶叙先议,有效化解基层矛盾近万件。在白坭镇三巷村,党建庭院前置承接了230亩土地、鱼塘集约流转事项,通过小范围邻里议事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超7成户主同意集约流转交易。三是完善问题处理机制。赋予“党建庭院”吹哨报到权,制定吹哨报到清单、划定吹哨范围、规范报到流程,简单的事项由村民通过庭院议事独立解决,解决不了的事项向村“吹哨派单”,由部门、村居合力解决复杂难题,实现从议事到落实的全闭环,变“自上而下管理”为“自下而上自治”。2024年以来,有效解决路灯照明等实事3000多件,推动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了事在庭院。

聚焦服务群众根本宗旨,丰富“党建庭院”惠民路径。一是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把志愿服务站点建在党建庭院,带动辖区医务工作者、返乡大学生、农技专家等力量下沉庭院,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好党建“朋友圈”“资源网”,积极与结对单位争取活动资源,开展联学联建。创新结对机制,派出1名正科职干部挂钩重点村,有效实现“三个转变”。区直部门下沉一线,带动村居与社会力量“1+1+N”深度结对、攻坚克难。二是畅通需求反馈渠道。依托“三水通”延伸服务深度,探索“庭院点单、村级接单、区镇买单”模式,以庭院议事等作为民情哨点,派村“两委”干部或“两代表一委员”直面群众、旁听收集民意,对服务事项实行跟踪管理,网格化精细解决具体问题,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沉服务”,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三是激发村民自治活力。7个镇街全覆盖建设“绿美银行”,推行“庭院超市+积分兑换”机制,鼓励共建单位提供兑换资源,制定积分清单和兑换细则,引导激励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志愿服务等,用实际行动换取积分并兑换物品,有效调动村民积极性。目前,已吸引570多名村民踊跃开户,发动社会力量为“绿美银行”捐资赠物超1.2万余份、总价值超240万元。

聚焦带动村民创收增收,强化“党建庭院”经济功能。一是创建特色庭院。拓展庭院功能,打造“庭院+民宿”“庭院+餐饮”“庭院+农庄”等新载体,推进庭院经济与非遗文化、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首批推动建成15个具有经济运营属性的“党建庭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庭院经济+龙头企业”“庭院经济+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等与农户签订订单,发挥乡村CEO经营优势,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创新6类经营模式成立强村公司33家,成立全市首家片区组团强村公司,在全市率先推进集体经济市场化改革,村级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0%,为“庭院+”经济厚植成长沃土。三是强化村企合作。从国企选派13名乡村CEO,创新推动6名村“两委”干部到国企挂职,以人员的双向交流促进党建联建、村企联建,推动合作项目向庭院延伸。在云东海街道石湖洲村,乡村CEO成功牵线促成全市首个大型村企共建项目,实现了小乡村也可办大项目、也能有大作为。(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