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扎根基层,深耕为民服务责任田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需深入人民群众、坚守人民立场,时刻牵挂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甚至平凡事、琐碎事,才能以初心照亮方向,用担当破除藩篱,靠积累成就质变,真正做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在“披星戴月”中映照扎根基层的为民之心。基层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的“试金石”。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躬身实践,才能将为民初心转化为具体行动。云南怒江州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带领团队在雪山峡谷间跋涉千余公里,他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诉求,“阿婆家房屋漏雨需修缮”“村小缺双语教师”……通过把思路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他仅用三年就让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党员干部当以“事不在小、关键在办”的态度,主动下沉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同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找问题、想办法,用心用情用力系牢服务群众的每一个环节,用“民生清单”兑现“幸福账单”。

在“筚路蓝缕”中映照扎根基层的为民之责。基层发展往往面临“无路处开路、无招处破题”的困境,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面对“地无三尺平”的困境,创新提出“飞地经济”模式,在邻村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党员干部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以“时不我待”的饱满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在基层一线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用“辛苦指数”刷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躩步躬行”中映照扎根基层的为民之举。为民服务贵在“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20年,改造农房公厕、培育乡村旅游村、连续十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靠的正是党员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续奋斗。党员干部当以做惠民利民的“显绩”为荣、以逃避推脱群众诉求为耻,要以“铢积寸累”的恒心,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上久久为功,通过建立“民情档案”、推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技能夜校”等举措,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干部的“履职清单”,不断交出为民服务的优异答卷。

(作者:胡诗纯,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