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点燃党员教育“红色引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基层党组织以系统性思维为引领,推动阵地建设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阵地筑基、教育铸魂、发展赋能”的党员教育新生态,切实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

优化阵地布局,筑牢教育之基。基层党组织构建了“核心阵地+特色节点”的立体化红色教育网络,根据红色场馆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进行分级分类,打造集党性教育、实践体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通过“线上云展馆+线下体验馆”的双轨并行模式,运用VR、AR等现代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开发出“重走革命路”“党史知识挑战赛”等数字化教育产品,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党员教育更加生动、直观。同时,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制定阵地使用率、课程更新率、学员满意度等评估指标,对低效场馆进行课程重组和功能迭代,确保阵地常建常新、常用常活。

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习动能。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的需求,基层党组织精准施策,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突出“情境式教育”,在革命旧址设置“决策模拟沙盘”,通过还原历史事件,锤炼他们的政治判断力;推行“实践式教育”,将红色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认领责任田”“结对帮扶”等实践活动;创新“沉浸式教育”,开发党史音乐剧等跨界产品,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同时,构建“学习—实践—反馈”的闭环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党员的学习轨迹,通过“党性体检系统”为每位党员生成个性化提升方案,推动教育成效可量化、可追踪。

深化融合发展,释放红色价值。基层党组织将红色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推进“红色+产业”融合,打造集教育培训、文创开发、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红色综合体,让红色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引入专业团队参与课程设计、场馆运营,提高红色教育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引导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项目建设中践行红色精神,推动红色教育赋能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 董诗涵)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