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棋”之要在谋势,贵在抢占战略先机。4月1日出版的2025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中提到要“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棋眼”,唯有以改革先行的“先手”破局,主动落子全局谋划,在制度变革中开辟新赛道,方能下好科技强国建设的“大棋局”。
布好教育改革的“先手局”,下好人才培养“本手棋”。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必须从教育源头提前布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坐标,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向前沿延伸”,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超前培育“学科增长极”。将探究式学习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让科学思维训练“向低龄下沉”,在知识启蒙期播撒创新火种;在高等教育环节越过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改革,打造“通识+专精”的培养路径,构建适应科技迭代的人才“蓄水池”。通过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践平台,让实验室与生产线同频共振,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适配,为未来科技突破埋下“先手伏笔”。
落子科技创新“关键点”,破解成果转化“死活劫”。 科技体制改革要瞄准创新链的“断点”主动出击。建立科研立项“需求倒逼”机制,让产业“问题清单”直接牵引基础研究方向;强化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科研机构与市场主体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研发平台,建立市场验证、产业认可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需要以制度创新破解“不敢转”难题。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体系,建立科研立项与产业需求双向反馈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模式,构建科学家与企业家建立“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范式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打通科技创新“任督二脉”的关键落子。
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激活制度创新“胜负手”。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当前全球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亟需以制度创新释放人才红利。要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打破“四唯”评价桎梏,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选拔机制,让青年人才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通过重大课题“压担子”、创新平台“搭梯子”,加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构建“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通过制度层面的“破冰”之举,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藩篱,构建“旋转门”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打造国际人才“强磁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让全球创新要素充分涌流,赢得人才竞争主动权的战略卡位。
(作者:张智奕,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选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