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浙江考生有福了!“双一流”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带来招生“五大礼包”

1

近日,“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在杭州举行了2025浙江招生媒体见面会。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正率教务处处长项聪、招生办公室主任赵红茹等参加媒体见面会,并将在浙开展一系列招生宣传活动,向浙江考生及家长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并送上诚意满满的“五大礼包”。

招生政策新调整,为考生带来“五大礼包”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继续为浙江考生带来报考“大礼包”,进一步优化学校招生政策和招生专业:

新增三个招生专业,大幅增加高热度专业计划数。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电子科学与技术、低空技术与工程、智慧交通等3个新增专业面向浙江招生。学校进一步调整专业计划,大幅增加报考热度高的专业计划数,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的新增计划均投放在新增专业及新设的四大工科试验班。

新设四大工科试验班,实施“一生一导师”制度。新设四大工科试验班采用“1+3”培养模式,第一年在百步梯创新学院培养。培养过程实施“一生一导师”制度,邀请院士、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强化科研导向,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保研率高达80%。学生大一结束后可自由选择专业。

专业类分流零限制,意愿满足率100%。各招生专业类在分流时,不设人数上限与下限,按学生个人意愿自由分流。

转专业转出零门槛、转入学校层面不设限。满足学生跨类选专业的需求,学校对各专业接收转入人数不设上限,由各院(系)自定(艺术类、运动训练、强基计划、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生等特殊类除外)。另外,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还享有多次转专业机会。

双学位+辅修专业,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新增“自动化+工商管理”“城乡规划+大数据管理应用”“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毕业证书注明两个专业信息,学位证书注明所授予的两个学士学位信息。同时,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辅修专业不设限,满足率100%,满足相关要求即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辅修学士学位证书。

多批次招生为考生带来“多重机会”

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面向浙江通过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普通类、艺术类、运动训练等六大类别,在多个批次招收浙江学子。

多种招生类别为不同考生提供了入读华南理工大学的多次机会。例如考生可以同时报考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录取在提前批之前,“631”综合评价为在提前批,没被录取的考生依然可以在普通批次中再次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相当于多了两次入读“双一流”高校的机会。而浙江省高校专项实施区域符合条件的考生还可以报考高校专项“筑梦计划”。

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综合评价在浙江招生36人。招生专业为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新工科专业。自2021年试点以来,该招生模式受到热捧,报考热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升。通过综合评价入学的学生培养成效显著,不仅学习表现好、综合能力强,毕业质量也很高。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近100%,深造率接近70%。参加就业的学生大多进入华为、南方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高科技龙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综合评价已开始报名,考生须于5月7日18:00前登录“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综合评价报名系统(网址:https://bm.chsi.com.cn/),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具体事项可关注“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微信官方公众号,获取报考指南或招生简章。

为每位综合评价录取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均设置在该校广州国际校区。这一校区是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是全国唯一教育部参与签约共建的校区。

广州国际校区重点布局引领世界前沿科技、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工科,围绕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领域,建设多个新工科学院和高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全部布局新工科的校区。

广州国际校区推行“在地国际化”办学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校区每个学院都与全球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深度合作,包括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新聘师资100%具有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研究或执教工作经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以及苹果、英特尔等知名国际大型企业。“学术+产业”双栖型师资队伍既深谙学科前沿动态,又掌握产业技术转化密码,为学生搭建起贯通理论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桥梁。

同时,校区积极探索高质量“双向国际化”。通过构建接轨国际的课程体系,开展全英文互动式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引入海外名校合授课程和暑期国际课程等,确保全体学生在国内就能接受与世界一流高校同质等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品质。疫情期间,华南理工大学曾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创设ROSE项目,学生整体成绩均高于其他合作该项目的国内院校,甚至超过罗格斯美国本土就读学生的成绩。2024年7月举办“首届新工科国际暑期学校”,由哈佛、麻省理工等超一流高校教授并联合帝国理工、爱丁堡大学、罗格斯大学等伙伴高校教授共35人次,为包括来自全球22所知名大学的700余名中外学生联合授课。在教育部指定由华南理工承办的“哈佛学子中国行”中美人文交流活动和欧美外籍华裔青年广州行等活动中,中外学子友好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华工故事。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广州国际校区坚持学生永远在C位,积极探索全员导师制和“书院+学院”通专培养模式,打造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育人新格局,是首批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的10所高校之一、两所“枫桥经验”高校之一。校区为每位学生均配备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实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全方位指导。

学校与浙江省合作交流渐入佳境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前沿交叉领域,超前谋划布局新工科建设。同时,强化有组织科技攻关,建设30个国家级、250个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端智库,数量位居华南地区首位。

作为在全国最早系统提出“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其人才培养“华工模式”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被称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满意度历来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因此,选择华南理工的浙江学子越来越多。近四年在浙实际录取人数每年均在100人以上。

除了人才培养,华南理工大学与浙江省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的合作,也为“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经济、科教极为活跃地区之间的协作互动增加了科技含金量。

此外,大批优秀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在浙江落地生根,在各行各业持续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华工贡献”。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