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其中的启示就是凡事追求高的目标,不惜力、用全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但有些党员干部却陷入极端,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说得高深莫测,看似目标高远,实则眼高手低、无从发力。
目标是灯塔,照亮前程;目标是方向,指引征途。科学合理的目标,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桃子”,通过咬定青山、滚石上山、奋力登山能可感可及。目标定得再高,如果难以实现,那就是好高骛远;口号喊得再响,倘不能凭借实干落实,会让人心灰意冷。推工作抓落实,“一步登天”要不得,要从小处着眼、入手、躬耕,既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稳扎稳打积小步、久久为功迈大步,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让“取法其中”,最终也能“得乎其上”。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再宏伟的大厦,也需要一砖一瓦的构建;再美好的蓝图,也离不开一笔一画的描绘。做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认为小而不想做,不可以为少而不愿干,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最终才能干成、干好。《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说,打造一把良弓需历时一年,经过“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的复杂过程;倘若急于求成、省略任何一个步骤,制作出来的弓就会“斫挚不中,胶之不均”,影响品质。唯有培养面对小事小节的细致之心、面对杂事琐事的沉稳之心、面对难事愁事的坚韧之心,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尺寸之功、立长远之业。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朴实的目标,落实过程中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谷文昌誓言“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杨善洲“扎根大亮山,奉献一生,造福家乡百姓”,他们把政绩镌刻在人民群众心中,以“忘我”付出实现了“大我”追求。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承诺一件兑现一件,知行合一做到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
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才能实现跨越、追求卓越。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重显绩更重潜绩,既要办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为事业只争朝夕、驰而不息。要悟透“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甘抓未成事、夯实“发展桩”,多做铺垫性的工作,多出功成之力,少求功成之誉,在每个具体任务中积势蓄力,不断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只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善积“尺寸”之功,扎扎实实干、点点滴滴做,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作者:郑宇卿 李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