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评

网评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实现了从“关键少数”示范到“绝大多数”参与的实践飞跃与政治生态焕新。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通过阶段性推进实现作风质变,推动遵规守纪从行为自觉内化为思想自觉。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各级干部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党风政风好转带动社风民风向上。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需要不断创新监督模式、强化制度保障、优化文化治理,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创新监督模式,推动治理升级。通过科技赋能监督革新,构建全周期闭环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监督模型,精准捕捉隐形“四风”新变种,实现动态预警与重点治理。创新群众监督机制,在基层推行“观察员”制度,动员群众代表参与作风监督,畅通民意直通车,使群众既是政策受益人也是治理参与者。深化纪检监察改革,打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协同通道,形成“纪法贯通”的立体监督网。通过制度整合提升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构建“技术+群众+制度”三位一体的新型监督模式,为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制度供给的系统集成效应。建立相关制度动态迭代机制,针对“四风”新变种和群众新期待,定期评估制度效能,及时修订完善细节,确保制度规范始终贴合实际、与时俱进。打通作风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双向通道,将干部服务效能纳入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检验改进作风成效。同时,把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转化为作风建设制度成果,增设作风建设量化指标作为干部考核内容,构建涵盖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让作风表现可衡量、可追溯、可比较,倒逼干部既抓发展显绩、更重作风潜绩。通过制度更新、政策协同、考核创新三管齐下,形成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的乘数效应。

夯实文化底蕴,塑造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将红色家风建设深度融入反腐败源头治理,通过挖掘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家风故事,建立“家庭—组织—社会”协同教育机制,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党员干部的作风基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创新清廉文化传播载体,开展“廉洁单元”创建活动,推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场景,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文化浸润效应,使崇廉尚洁成为社会新风尚。运用新媒体矩阵完善作风建设话语体系,采用短视频、动漫等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作风建设典型案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让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密码焕发时代魅力,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正能量。(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晓红;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天雄)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