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联通研究院作为中国联通的科技创新专业子公司,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战略所向、使命所系、发展所需,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担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勇担科技创新使命,紧紧围绕国之所需锻造高质量科技供给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中国联通研究院始终站在通信业发展的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坚持在大局中找定位、谋发展,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着力提升原始创新引领力。原始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源、是生产力跃迁的核心要素、是建成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尤其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联通研究院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主动承担下一代互联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持续增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主体责任,带头开展资源整合、场景建设、技术攻关,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致力于突破和掌握更多源头底层技术、解决更多产业共性技术难题。2024年,完成业内首个3000公里海量数据高通量广域网传输现网验证,实现3000公里太字节(TB)级数据分钟级可达。深耕数据处理单元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我国在传输协议、超大规模组网、数据安全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限制。完成国内运营商资源公共密钥基础架构(RPKI)创新方案现网示范应用,提升了我国通信行业全球互联网安全话语权和影响力。
建立内外部协同高效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中央企业加速动能转换、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动力变革的迫切需要。中国联通研究院积极发挥好策源地、链长企业的统筹协调责任,落实上下游企业在各自专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主体职责,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发挥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引领功能。2024年,协同11家中央企业集中突破15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6个典型场景和3个重大工程。依托国家级平台“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持续强化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紫金山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优化产学研用转化模式,增强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夯实成果转化支撑,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中国联通研究院把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堵点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着力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效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价值创造导向,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成果敲不开“市场的大门”,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阁”,是当前制约科技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中国联通研究院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应用场景创新为驱动,完善从需求产生、研发实施到成果应用转化的科技活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打通从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源头到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全链路,广泛调动全院上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从需求牵引到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规模推广的价值创造全链条闭环。打造业界首个应用精细化感知的赛事网络,服务亚冬会赛事全场景。首创“AI原生路由器”技术发展演进理念,打造行业首台套AI原生路由器原型样机,实现安全攻击防御时间从分钟级降低至秒级、光纤故障倒换从毫秒级降低到微秒级,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体验。
持续发挥国家平台战略支撑作用。国有企业处在国家创新链条的枢纽位置,是推进科技成果完成研发、中试、产业化“三级跳”的重要主体。中国联通研究院持续发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网络安全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级科研大装置等国家平台战略支撑与工程转化作用,推动组建5G+工业互联网等中试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功能,拓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载体和渠道,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供需对接方面的指引作用,助力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2024年,作为网络安全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牵头单位,发布“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对接通’产业专区”,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网络安全产业专利数据库,为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新案例、新模式。启动“Open Gate-way全球应用场景设计开发大赛”,为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加速产业链优秀成果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新质生产力磅礴力量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破解发展难题,勇攀科技高峰,赋予科学家精神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些精神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志要素和心智力量。中国联通研究院持之以恒夯实树立正确科研观的思想根基,着力培养锻造一支讲政治、素质高、作风好的科研队伍,以科学家精神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做实理论学习,夯实树立正确科研观的思想根基。中国联通研究院通过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学习等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深入学习科学家精神,不断提升对科学家精神内涵的认识。2024年,党委书记聚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科研观这一主题,在全院范围内讲授一次专题党课。以本次党课为契机,开展“讲授一次专题党课、开展一次大讨论、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三个一”专项行动,进一步统一牢固树立正确科研观的思想认识,让全体党员和员工牢记我们是“国家队”,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培育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打造一支勇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创新队伍,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而推动科技创新又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中国联通研究院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人才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将人才强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挖掘、培养、使用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驱动作用。
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壮大人才“蓄水池”。中国联通研究院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大对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支持力度,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发展,聚焦联网通信、算网数智等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引进能够带动公司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各类人才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集聚。2024年,海外引才入选国家专项计划、1人入选“百——万——百万”顶尖科技人才、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持续加强作为高层次人才平台的引才聚才能力。
推动人才梯队成长,强健科创“主力军”。中国联通研究院紧盯人才集聚所需、人才成长所需、事业发展所需,健全科技创新人员培养机制,拓展内外部多维度人才认证,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基层一线调研计划,充分利用项目、课题及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鼓励科技创新人员开展充分交流,建强科技创新人员队伍。深化人员激励体系改革,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优化薪酬结构,针对核心功能等形成专项激励,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才成长发展全周期服务供给,加快形成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耦合效应和倍增效应。
中国联通研究院将始终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创新力量。(中国联通研究院党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