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气装备)围绕“三个明显成效”改革目标,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输配电装备制造主责主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支撑。
落实重组整合要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一是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把落实“双碳”战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坚持赋能智慧电气、创引绿色能源,参与国内全部41条特高压项目建设,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装备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建成100多个综合能源项目,在建在运储能项目超过26吉瓦时,服务新型电力系统能力得到根本性加强。二是着力打造“国之重器”。打造世界领先的输配电装备研发制造体系,自主研发制造的变压器、换流阀、组合电器、开关柜、电抗器、断路器等装备在能源电力建设和安全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我国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持续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强化在运产品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三是加快推动布局优化。落实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要求,持续扩大产业有效投资,2024年预计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49%。持续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对外与国家电网合作完成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50%股权划转,与兵器装备集团合作推进保变电气、同为电气股权划转;对内推进检测认证、电力铁塔等内部资源整合,完成西高院、宏盛华源2家企业上市。
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增强技术策源能力,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是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建设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务院国资委输配电装备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风电产业链(储能、直流输电方向)和锂电池产业链(高容量电池系统、储能逆变器方向)链主企业。面向国之所需,推进可控核聚变超级电容储能、高寒高海拔极端工况水电送出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为国家能源战略工程提供支撑。二是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突破电阻片材料与工艺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完成特高压国产芯片交流成套保护装置研制并实现工程应用,1100千伏绝缘拉杆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成功研制世界首台252千伏真空断路器、500千伏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等绿色环保装备,引领电气装备迈入“环保时代”。2024年,68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新增9类产品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新增640项授权发明专利,制修订21项国际标准。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体系。发布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工作20条意见,出台汇聚人才合力、激发创新活力“十大举措”,确保各类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应用尽用、能给尽给、直达基层。在所属企业科技人员中全面实施揭榜挂帅、风险性项目共同出资、成果转化超额收益分享等激励模式。针对高精尖缺人才构建“薪酬特区”,引进紧缺急需科技人才500余人。
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提升融合管理水平,活力动力有效激发
一是打造高效整合平台。发挥重组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打造资源整合平台。通过物资集中采购累计降本节资35亿元;通过资金集中运作统筹置换外部借款,实现资金归集率达99%;推进产品技术路线和设计标准统一,推广应用11项标准化技术方案,实现5项产品的大范围应用,压降单台成本近5个百分点。二是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紧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目标,扎实推进全价值链降本节支,持续提高经营业绩质量。2024年,预计实现净资产收益率7%,同比增长0.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5.5万元/人·年,同比增长7.6%;研发投入强度4%,同比增长0.22个百分点;营业现金比率为5.63%;资产负债率为55.6%。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管控体系,加大技术改造、智能改造投入,推动20余条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质量损失降低24%,产品一次合格率超过99.8%。三是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在全级次企业全面覆盖,近三年各级企业管理人员退出比例均超7%。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注重“三突出、两差异”(突出“一企一策”考核、突出不同重点考核、突出短板“靶向”考核,差异化设置指标、差异化设置权重),增强考核精准性有效性。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开展引才引智,近三年招聘总量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20%;持续推动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国家级科技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111人。(文章来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