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畅通能上能下渠道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能上不能下”问题,制约干部队伍建设。要破除这一困局,必须从思想观念、制度落实和管理监督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思想认识要“通”。受官本位思想等因素影响,“上荣下辱”“下有必过”等观念在部分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破除官本位思想陈旧思想束缚,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推动干部工作健康发展,需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上下功夫。要及时与“下”的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合理设计谈话要点,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指责说教,耐心细致讲清楚“下”的原因,让干部明白下去后仍然有机会干事业、作贡献,及时给予思想疏导。要引导干部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进退留转,面对“进”不骄不躁,面对“退”心平气和,面对“留”积极作为,面对“转”珍惜岗位,始终相信、理解、支持、拥护组织决定,努力在新的岗位再立新功、勇创佳绩。

制度执行要“通”。干部能上不能下,根源在于制度短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清晰界定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多种情形,以制度刚性约束根治“顽疾”。要细化明确“下”的标尺准绳,充分考虑干部类别、层次、岗位职责等因素,逐项对照《规定》所列十五种情形,通过定性、定量、分类等方式,真正把在位不作为、办事为己不为民等干部放“下”去。要严格履行“下”的程序步骤,对标对表规定对象、工作要求,对出现十五种情形的干部,按程序采取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促进干部队伍形成“不进则退、庸劣必汰”的正确导向。

跟进管理要“通”。干部能上不能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下”的干部,没有完备的跟进管理措施。要持续做好“下”的干部后续跟踪管理,建立管理档案,采取结对联系、走访慰问等形式征求意见建议,量身定制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干事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早日重回正轨。要合理安排使用调整“下去”的干部,对“下去”后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能力突出、实绩显著且经组织考察合格的干部,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营造争先创优、激励担当的良好氛围。(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张欣)

[责任编辑: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