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党建论坛】以纪律清流激扬担当之为

幻灯片-党建论坛

纪律不是禁锢创造力的枷锁,而是校准行动方向的坐标;反腐不是束缚手脚的藩篱,而是净化干事生态的清流。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以纪律之“严”夯实担当之“基”,以监督之“硬”托举作为之“勇”,方能破解“不作为”的惰性困局,激活“敢闯敢试”的奋进动能。

纪律规矩是干事创业的“坐标系”。纪律建设的核心在于为党员干部提供清晰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标尺。现实中,个别干部将纪律视为限制创新的“枷锁”,实则是没有理解纪律与担当的辩证关系。新形势下,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打造一套管用的纪律指引办法。认知上,要通过常态化纪律教育将党规党纪转化为政治自觉,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情景教学,使干部精准辨识“乱作为”与“善作为”的本质区别;实践上,要建立红绿灯预警机制,针对权力运行关键节点设置动态监测,实现风险防控从事后追责向事前干预转变;创新上,要推行“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既明确鼓励探索的改革领域,又标注触碰必究的纪律禁区。唯有将纪律要求内化为行为准则,方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既守住底线又勇攀高峰。

严管厚爱是激发作为的“动力源”。破解“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需在监督执纪与关怀激励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要从制度设计层面构建“激励—约束”的协同机制,完善“三个区分开来”实施细则,建立改革创新风险报备制度,对符合发展方向的探索性失误设置容错“安全区”;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攻坚克难成效量化为“担当指数”,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有效挂钩;健全心理支撑体系,通过定期职业压力疏导、建立干部履职保障基金等方式,化解“实干者寒心”的后顾之忧。推进监督体系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负面舆论联合澄清机制,为实干者架起“防护盾”。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能够有效化“不敢为”的压力为“主动为”的内生动力。

系统治理是长效发展的“稳定器”。全面从严治党需跳出“单点突破”思维,转向“多链协同”的系统治理。要构建“教育养廉、监督护廉、问责促廉、激励保廉”的四重治理模式。开发沉浸式纪律教育平台,运用虚拟技术模拟廉政风险场景,增强干部的政治免疫力;推进智慧监督体系建设,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构建政治生态评估模型,实现监督触角从“人工巡查”向“智能感知”升级;建立基层减负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压缩形式主义滋生空间;培育“担当有为”的价值导向,将纪律意识融入组织基因。通过各环节的闭环衔接与协同共振,方能形成既约束权力任性又释放创新活力的良性生态。(章军)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