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内蒙古杭锦后旗:党建引领转作风 实干担当惠民生

内蒙古杭锦后旗党员干部以“民情日记”记录百姓冷暖,用“红色代办”缩短服务距离,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在破解民生难题中检验作风成效,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绘就党群同心圆。

红色教育筑牢初心使命‌

杭锦后旗将党的光辉历程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双庙镇刘光子红色文化园用“活”起来的战史故事,让参观者触摸到“孤胆英雄”的热血忠魂。“这张1952年河套农民开凿总排干时的照片,承载的不只是劳动号子,更是翻身农民永远跟党走的如山信念”太阳庙农场的老人动情地说。针对新就业群体打造的“红蜂驿站”学习角,让快递小哥在休憩时也能感受组织温暖。全旗创新构建的“云端课堂+流动宣讲+微党课”三维教育体系,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生实事践行为民宗旨‌

“问题从群众中来,效果到群众中验”成为全旗党员干部的行动准则。依托“两代表一委员”民情直通车、“企业码”等渠道,构建起“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组织年轻干部下沉一线,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答卷”,三道桥镇“瓜蔓蔓”志愿服务队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陕坝大妈”帮帮团用乡音俚语化解邻里纠纷,青年突击队在盐碱地书写青春誓言。党员干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诠释担当。

党群连心提升治理效能‌

走进杭锦后旗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民声直通车”等便民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就在身边”。“板凳议事会”成为收集民意的“金话筒”,“党员包联结亲”机制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在党的惠民政策滋润下,杭锦后旗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政策包,让“碱疙瘩”变成“吨粮田”。开展“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推动各类人才组团发力破解基层现实难题。杭锦后旗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作风建设破题,以感恩奋进作答。下一步,杭锦后旗将继续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同心奋斗,用实际行动印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内涵,让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好风气在基层落地见效。

(杭锦后旗旗委组织部 吴影侠)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