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举办。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本届消博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吸引了71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个品牌参展,规模远超往届,国际参与度和创新密度再创新高,折射出中国消费的全球引力与溢出效应。
中国消费潜力激活世界经济新动能。1978年至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不足0.16万亿元增长到48.78万亿元,如今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容直接推动全球商品流动格局重构。从国际品牌加速集聚到消费规则创新,从海外消费回流到全球经济复苏赋能,中国消费的“世界角色”越发凸显。
当前乃至未来10年左右,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重要时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水平从5245.9元上升到9886元,年均增长11.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提升到45.9%,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冲击,消费增长近年虽出现波动,但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仍保持增势。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016元,比上年增长7.4%;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比上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14亿多人的中国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超大规模市场叠加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无论对中国市场还是世界市场,都是重大利好。
中国开放实践树立免税经济新标杆。制度型开放的本质,是通过体制创新构建一种更适应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继而推动构建一个更为公开统一的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加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彰显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始全面实施。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海南自贸港充分发挥其“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等领域积极进行政策试点,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制度设计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将通关时效压缩至2小时内,比肩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做出的系列积极探索,不仅为我国加入高标准协定提供丰富压力测试场景,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突出的示范效应。
免税消费市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之一。中国是国际上最具有潜力的免税消费市场,而海南作为中国免税经济的先行者,通过离岛免税等政策创新,探索出了消费回流与进口便利化的双赢路径,为全球免税经济贡献“中国样本”。2023年4月1日,海南免税购物增加“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两种提货方式后,免税效应得以进一步释放。近年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人次激增,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未来,海南有望成为免税购物全球知名目的地以及免税商品设计、展示、集散、交易中心。
消博会窗口开启全球合作新契机。消博会通过“国际精品引进来”与“国货潮品走出去”的双向机制,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动全球消费资源和要素顺畅流动、高效共享,实现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本届消博会展出时尚消费、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的精品新品,从奢侈品到智能制造,从绿色消费到数字服务,国际品牌通过消博会快速对接中国需求,中国创新产品亦借此走向全球。通过消博会这一平台,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消费创新、科技交流、绿色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经过前四届的探索实践,消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辨识度不断提高,不仅为推动消费持续扩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商会搭建了“消博会客厅”,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开启了“消博会展示厅”。在国际经贸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种基于市场共享、消费互联的“中国方案”的国际价值和引擎作用愈发凸显,不仅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集中展现,更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大国作为的生动实践,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者:洪俊杰,系山东财经大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