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国将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更多惠及周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和部署周边工作,推动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在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形势重大调整、部分地区陷入冲突的大背景下,我国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成为动荡世界中的一抹亮色。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的成功实践。4月8日至9日,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当前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周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国将一如既往扎根周边、贡献周边,致力于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新形势下周边在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习近平主席强调:“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周边的重要性是由我国的地理、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周边对中国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我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首要位置。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这是在我国外交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进一步突出并全面概括了周边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对此需要全面认识、深刻领会。
周边联动大国博弈,是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的关键变量。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携手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贡献亚洲力量。”亚洲国家是多极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捍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多年来,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其亚洲“盟友”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推动极少数亚洲国家走上遏华前线。但是,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坚持不选边站队。我国与周边国家在许多世界和地区的重大议题上立场相同、观点近似,彼此间致力于发展政治互信,妥控敏感议题,在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的大环境下,有效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周边联动世界经济,是维护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同我国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关系或战略互惠关系的周边28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额的15%左右,绝大多数都受惠于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一环,亚太地区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周边国家在捍卫经济全球化进程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由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在推动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他由周边国家组成或广泛参与的地区经济合作平台,如亚太经合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也是当前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持力量。
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与周边命运相连。美国不断对华出台加征关税等经贸限制措施,增加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美国还试图对不少周边国家加征关税,旨在通过掠夺性手段减少所谓贸易赤字,以及逼迫周边国家加入对华贸易围堵。在此情况下,全面谋划和做好周边外交,强化我国与周边合作、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变得更加迫切。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战略高度重视周边,把做好周边工作当作优化外部环境、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环,以更大的紧迫感、更有力的举措做好周边工作。我们必须抓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把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当作推进周边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做好周边工作与妥善应对大国博弈相结合,实现周边环境的持续和平稳定,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促进周边外交换挡升级
2013年10月,我国召开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自此,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成为指导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准则,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谋划周边外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秉持这一理念,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促进周边外交换挡升级。
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推动我国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周边国家数量之多、彼此间差异之大,在大国中很少见。没有成熟、先进的理念引领,很难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的周边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着坚持睦邻友好的初心,我国与周边国家深入开展各层级交往,人文交流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第一时间向周边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疫苗援助,推动周边国家民意认知更友善、更亲近。
本着诚心诚意的态度,我国同周边国家广泛建立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或战略互惠关系。本着互惠互利原则,我国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比如,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座跨山脊高架桥、第一大电站、最大体育馆等中国支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柬埔寨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着包容的思想,我国积极参与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机制、中日韩合作、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推动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
成功的周边外交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我国妥善处理了中印边界争端、“萨德”问题等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推动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缅甸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实现有效管控,为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同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等17个周边国家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湄公河五国确定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同中亚五国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在对成功外交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赋予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新的内涵,从“五个以”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周边外交政策体系。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旨在进一步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明确合作内容,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加具体的目标;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对待周边国家的原则,为具体的政策制定与落实提供基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旨在进一步突出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文化与价值纽带,为推动彼此间全面合作提供持久的动力源;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旨在进一步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与周边国家的现实需求,不断优化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周边各方共同捍卫地区和平与稳定、妥控地区热点与敏感议题,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提供持久安全保证。
以上五个方面针对性强、内容完备,是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基础上对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全领域丰富和全方位发展,为新时期的中国周边外交提供了全方面指引,对于协调国内外力量、统筹各方面举措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
元首外交是当代国际政治交往的核心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周边工作,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不久即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对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在双边关系上增进互信。国家之间的交往最终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家元首是一国对外交往中的最高代表,国家间特别是国家元首之间的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的根本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互信,积极通过与其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建立的良好工作关系与深厚个人友谊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同时率先垂范开展民间交流。比如,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和“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共创中塔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我同拉赫蒙总统15次会晤,建立起良好工作关系和深厚个人友谊,共同引领中塔关系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会见老挝奔舍那家族友人。这些举措从不同层面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根基。
在重大目标上擘画蓝图。我国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与利益融合不断深化,必须以重大目标为统领,才能形成兼顾各方、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架构。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并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重要理念引领周边工作。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期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上海合作组织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向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书面致辞时,首次提出“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明确了亚洲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方向。
在关键问题上把舵定向。我国同周边关系领域广,涉及议题多,受到各种国内国际因素的深刻影响。加强元首外交,有利于及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区域合作与双边关系发展行稳致远。雅万高铁是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的首条高速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倾注大量心血,推动雅万高铁项目顺利建成并成功运营。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4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历史证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不得人心,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退回到封闭的孤岛。贸易战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也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各国要团结起来,把国家安全和发展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元首外交,我国与周边国家间相关敏感问题得到有效管控,一系列重大项目取得关键进展,保证了我国同周边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基地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1日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