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政治篇 > 正文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学风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关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品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空谈理论的政党,而是把握理论创新的实践导向,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政党。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复杂多变,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如果脱离实际,理论就会变成空谈,政党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和实践动力。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才能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我们党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强调“各级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并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引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理论联系实际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面临诸多发展难题。比如,如何在经济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掌握战略主动?等等。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发展难题,必须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理论指导实践中锻造解决问题的真本领。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其内涵可以概括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确保理论能够真正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推进对其理论进行不断修正、丰富、创新和发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活力是实践,目的和归宿也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厚实理论根基。学会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熟练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并用以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保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

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要想保持生命力和创新力,就必须“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客观真理性,就在于它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并得到实践检验的基础之上。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始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学习是根本前提,调查研究是重要手段,解决问题与推动发展是最终目的。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广大党员干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就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不移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解决“用什么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只有获得真知,才能真正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我们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深学深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笃信笃行中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厚实解读好中国实践的理论根基。

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需要。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有效路径。要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工作,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扎实调查研究,找到管用招数。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只有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倾听群众的声音,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收集真实信息,才能真正掌握实际情况,确保决策正确。要注重分析总结,通过对调查数据深入剖析,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提炼总结出规律性认识,形成有价值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促进实践转化,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勇于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理论创新,确保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始终具有强大引领力。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