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这座镶嵌在东海之滨的“海上花园”,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2015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以下简称“厦门自贸片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十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开放合作为动力,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创新:破除藩篱,激发活力
自贸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厦门自贸片区践行福建人民“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优良作风,大胆试、大胆闯,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32项,其中,全国首创153项。例如,全国首创的厦门海上运输“单一窗口”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将海关、税务、外汇等多个部门业务整合,企业进港申报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减到5分钟以内。厦门某电子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报关要跑多个窗口,如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政府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
金融开放同样亮点纷呈。厦门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助力企业“走出去”。一家本土制造业集团通过该政策,实现境外子公司资金高效调配,年节省财务成本超千万元。这种“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既防控风险,又释放市场活力。
产业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自贸区不仅是政策试验田,更是产业升级的引擎。十年来,厦门自贸片区聚焦航空维修、融资租赁、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打造多个创新发展平台,并且通过持续优化“创新+数字+平台+产业”发展模式,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跨境电商则借势腾飞。厦门港开通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线,跨境货物出口突破200万件,让“买全球、卖全球”更便捷。
营商环境:筑巢引凤,近悦远来
营商环境是自贸区的核心竞争力。厦门自贸片区推行“极简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施工许可审批实行“承诺制”。德国某精密仪器企业落户时,从签约到投产仅用3个月,负责人称赞:“这里的速度和透明度令人惊叹。”
法治化环境同样关键。厦门自贸片区启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积极探索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引入国际仲裁机构和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法律服务。
面向未来:开放合作,共赢发展
站在新起点,厦门自贸片区肩负更大使命。一方面,要深化两岸融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已吸引多家台企,涵盖医疗、文创等领域。台青创客小林在厦门自贸片区创办设计公司,享受同等待遇的社保、税收政策,他说:“这里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需抢抓RCEP机遇,拓展东盟市场。2022年1月至2025年2月底,厦门市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突破万亿元,经贸规模持续扩大,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潮起东南,风正帆悬。厦门自贸片区的实践印证了:唯有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才能在新征程上勇立潮头。“这里没有天花板,因为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厦门自贸片区必将以更大魄力破浪前行,书写更高水平开放新篇章!(作者:倪芷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