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优良作风是赢得民心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推动八项规定化风成俗,在作风转变、问题解决中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为人民服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用“抓铁有痕”的韧劲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才赢得了民心所向,筑牢了执政根基。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就是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要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不断扎牢织密制度笼子,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作风建设的考场在机关,答卷在基层,评判在民心。要坚持开门搞教育,把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立足岗位服务群众,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多坐群众的“热炕头”,多听群众的“牢骚话”,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形成“群众出卷、干部答卷、人民阅卷”的良性循环。(作者:卜浙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