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任职一年多,我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在乡村这片热土上积累了经验,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近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选调生丁斌杰在选调生经验分享交流会上说道。为帮助到村任职选调生快速适应角色,萧山区聚焦选调生成长成才关键环节,通过按需选派、按需施教、按需领办等方式,推动选调生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沉潜蓄势、破茧蝶变。
以按需选派为“关键点”,精准化匹配,实现“人与村”相适相宜。萧山区坚持“因村选人、因人定岗”的原则 ,对照选调生专业优势、成长经历等特点精准画像,制定“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并结合村庄发展定位、中心任务、紧缺人才等实际情况,设计“一人一策”选派锻炼方案。建筑学专业选调生张赵嫣斓参与建设打造靖江街道光明村文化阵地“乡村会客厅”,从功能界定、空间设计上实现“家”的延伸和“变”的需求,并围绕乡土民俗和农作时令举办二十四节气欢庆活动,让会客厅持续性成为传承优秀家风村风、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文化地标。新闻与传播专业选调生史睿担任临浦镇横一村“首席传播官”,通过邀请本土网红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擦亮“龙马灯会”非遗招牌;接待来自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硕博生实践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支考察团队深入基层共话乡村蝶变;以横一村柿子节为契机,与网易云音乐“近地之声”计划合作,打造“音乐+文旅+孵化”特色IP,创新融合引领乡村文旅新篇章。
以按需施教为“着力点”,多元化滴灌,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到村任职选调生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从形式上改变“教师讲、学员听、满堂灌”的传统,创新“案例式”授课、“沉浸式”访学、“开放麦”研讨等模式,从内容上挖掘萧山思想根脉,盘活特色禀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红色教育基地、搬到实体经济发展前沿、项目建设现场,延伸到乡村全面振兴主阵地。指导选调生做好国情调研“必修课”,采用“小切口、深钻研”的方式,撰写摸清村情、辨准民意、聚焦民需、切对症结的调研报告,回应人民所需、群众所忧、社会所盼,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见效”。戴村镇佛山村选调生吴常乐国情调研报告《数字赋能村庄善治的路径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数字三宝”建设为例》获2024年到村任职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报告二等奖。
以按需领办为“落脚点”,项目化实践,实现“知与行”深耕细作。萧山区持续开展“墩苗”压担成长历练,推动选调生领办民生实事工程项目,通过建立项目申报、全程竞进、成绩晾晒等机制,促动选调生切实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干实绩。瓜沥镇梅林村选调生丁斌杰聚焦农产品品牌营造,创新打造“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在供应端,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统一标准包装,统筹“集中+零散”,高质量保障生产;在营销端,对接“千村精选”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依托全区党建联建“云上共富”直播电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贯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高效率催化流量变现,推动每户实现收益提升超45%;在管理端,探索本土人才潜力,推进“千万工程乡创学院”与“数字青年未来村”等项目建设,深化浙江大学干训营,中央财经大学乡创课题研训班,协同“内育+外引”,高水平打造人才队伍。北干街道荣庄村选调生戴逸帆发起社区合伙人品牌“庄家人”,通过整合村内资源和对接社会运营载体,“借势借力”提供宽领域公益性服务,目前已形成“医疗合伙人”“治理合伙人”“厨艺合伙人”等近10项合伙人机制。
(作者:徐冲 季资朝,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