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前不久,我们组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北师大等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厦门自贸片区调研。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厦门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坚持制度创新,形成了众多全国首创、具有探索性的改革经验,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32项,其中经第三方评估为全国首创153项;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台办向全国推广的48项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案例中,“厦门经验”有29项,其中涉厦门自贸片区的改革试点经验4项。厦门自贸片区建设重点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口岸降本增效集成化改革等经验做法,先后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简报刊发向全国推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厦门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系统性。通过横向拓展纵向联动,解决改革创新碎片化、长短腿、不配套等问题,不断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整合形成了一批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制度创新集群。二是整体性。厦门自贸片区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区。在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两岸融合与“海丝”合作、绿色低碳发展与循环经济等领域取得诸多突破,为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三是协同性。通过全流程、全场景、跨部门的系统集成改革,形成了有效的新平台、新规制、新流程,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效能,突出对外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挥了厦门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四是便利性。厦门自贸片区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海关通关便利化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通关水平。五是示范性。形成带动效应,比如物联网、跨境电商等做得非常好,通过新的平台增强自贸片区的竞争力。六是开放性。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台商和企业,效果非常明显。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境内主体离岸贸易业务,上线“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解决银行对贸易真实性核验难的问题,为国家跨境贸易发展积累了经验。七是持续性。厦门自贸片区从机构改革发力,进行贸易制度创新,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重塑优势,调整贸易结构,在这方面积累了新的经验。八是灵活性。厦门自贸片区创新机制灵活,不死板,不是一成不变,制度改革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如对台商的相关制度做得非常好。九是前瞻性。厦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面向未来展开试点,比如,首创的“国际法务运营服务”新模式,为国际商事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与此同时,厦门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上还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与开放相结合。不断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环境。二是与需求相结合。根据企业需求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快速维修等一站式服务,这方面体现得非常好。三是与治理相结合。厦门自贸片区不断改革监管机制,确保能够放得开、管得好。四是与服务相结合。实施“一口受理、一表申请、并联审查、统发证照”,政府服务实现了标准化。五是与发展相结合。自贸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厦门自贸片区的发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五个结合充分体现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是动力、协调是方法、绿色是保障、开放是布局、共享是目标,这正好与新发展理念相融合。厦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还彰显出三大价值:从理论上说,厦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从宣传报道上讲,具有传播价值;从探索实践上看,具有推广价值,对其他自贸区创新发展有借鉴作用。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十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项项制度成果和创新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陶建群,系资深媒体评论员、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首席研究员、调研组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