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涵养政治生态绝非朝夕之功,必须摒弃“头痛医头”的应急思维,坚持系统治理理念,以刚性的规矩划界、以正向的导向清淤、以严密的监督防腐,持续推动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立规矩划方圆。纪律规矩之于政治生态,恰似河床之于江海。没有坚固的堤岸约束,再充沛的水流终将溃散浑浊。要强化“制度治本”思维,既用党章党规标定可为与不可为的“红线”,更通过完善政治生活准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清单,让制度长出牙齿、焕发威力。要防止“柔性执行”稀释制度约束力,把纪律建设化为政治文化的基因密码,使遵规守矩从外部约束升华为价值认同,实现“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化软约束为硬屏障”的质变。各级党组织既要做铁纪的捍卫者,更要当规矩的布道者,通过常态化的党性淬炼、警示教育和政治体检,让党员干部心中有界、行事有度,自觉以清明个体汇成生态整体。
树导向浚源头。政治生态的净化,归根到底是人心向背的较量。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构建“察德辨才”的多维坐标。既观其在大事难事中的担当成色,也察其在急流暗涌前的政治定力;既看其贯彻决策部署的执行效率,更探其服务群众需求的赤子之心。选人用人不仅要明确“能上”的标准,更要疏通“能下”的渠道,建立干部能进能退、职务能上能下的“动态调节机制”,树立“功在平时、效在长远”的考核标尺,通过政治生态的“活水循环”激荡担当作为的澎湃动能。
扎篱笆密管网。构建全方位监督格局,既要在空间维度覆盖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确保决策用权全程留痕、步步可溯;也要在时间维度延伸监管链条,推动监督触角从“在任行为”前移至“任前积累”、后延到“离任回溯”,形成立体化监督格局。要加大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主体责任落实、权力规范运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以长效促长治。搭建政治生态监测评估系统,既能动态捕捉、量化分析廉洁风险、作风效能等核心指标,又能智能预警异常波动,将监督关口从被动查腐前移至主动防腐。要强化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建立问题整改、制度修补、文化涵养的联动机制,真正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胡波)
